鹤唳华亭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罗晋,李一桐,黄志忠,张志坚,苗圃,金瀚,郑业成,程小蒙,王劲松,郝蕾,刘德凯,王媛可,辛鹏,董春辉,鲍大志,王建国,冯波,王雨,邱心志,谭希和,郭鹏,夏楠,景岗山,陆妍淇,刘海蓝,王瑞子,刘怡潼,吴玉芳,王蔚,刘挺

导演:杨文军

播放地址

 剧照

鹤唳华亭 剧照 NO.1鹤唳华亭 剧照 NO.2鹤唳华亭 剧照 NO.3鹤唳华亭 剧照 NO.4鹤唳华亭 剧照 NO.5鹤唳华亭 剧照 NO.6鹤唳华亭 剧照 NO.13鹤唳华亭 剧照 NO.14鹤唳华亭 剧照 NO.15鹤唳华亭 剧照 NO.16鹤唳华亭 剧照 NO.17鹤唳华亭 剧照 NO.18鹤唳华亭 剧照 NO.19鹤唳华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20:06

详细剧情

  皇太子萧定权少年丧母丧妹不与父亲亲近,早年的经历让他对亲情极度渴望,总是想竭力留住身边仅有的亲人。对于父亲,萧定权又敬爱又畏惧,既期望获得父亲的肯定,又害怕面对希望落空时的窘境。而齐王及其岳父中书令李柏舟屡屡制造祸端,不但迫害了萧定权身边仅有的珍视之人,还令萧定权与父亲间的隔阂日渐加深。太子老师卢世瑜曾希望清流陆英接替自己成为太子坚实后盾,没想到阴差阳错让陆英之女陆文昔与太子偶遇相知,进而暗许终身。亲近之人相继被害后,深受卢世瑜儒家思想熏陶的萧定权,坚定地以家国天下的君子准则和小人阴谋做斗争。而陆文昔在父兄遭难后化身东府女官默默守护在萧定权身边,先后帮助他解决了军马案、童谣案,最终使父兄的冤屈得以昭雪,奸佞巨蠹得以伏法。萧定权和陆文昔也在互相配合间情感不断加深。两个小怯而大勇的人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为了社稷的安宁相持相伴。

 长篇影评

 1 ) 写一写我对第一个案子的理解

之前看鹤唳华亭感觉反转有些生硬,于是想二刷看看还有哪些bug,但今天二刷前两集之后感觉自己终于理顺了卷轴案这个故事,理顺之后我要对编剧跪下唱征服。前两年特别流行什么烧脑电影比如盗梦空间之类的,但我觉得这些电影其实都很友好,今天我终于发现了一部真正的烧脑影视剧(这句话不全是夸他的意思)。下面讲一讲我理解的故事,如果觉得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

卷轴案从玉带开始就一环套一环了,总共有三幅卷轴,一副齐王准备的空白卷,一幅太子准备的空白卷,一幅太子准备的贺礼卷。

齐王一开始就知道张尚宫是吴内人的亲生母亲,这也是齐王为什么会选择吴内人。一开始送错玉带就是为了让张尚宫过来换玉带,让张尚宫听到他们的密谋,后面齐王去请太子的时候把金带的镶嵌给张尚宫就是告诉她她脱不了身,逼她把密谋告诉太子。等张尚宫上宫墙后吴内人就把她推下去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认罪丝帕扔下去,然后再让事先安排好的人掩护吴内人离开。

太子知道轴卷的事情后就安排人用贺礼卷替换了齐王的空白卷,所以在冠礼上会说齐王的贺礼,是意图震慑齐王,齐王当时假装惊慌也是为了请太子入瓮。太子知道这是齐王的连环计后立刻安排人抓人,这时吴内人已经带着贺礼卷躲在了库房内准备烧掉轴卷。吴内人并不知道轴卷已经被替换了,而且吴内人不认得几个字所以急着烧掉轴卷,但时间来不及了所以一时情急把贺礼卷藏在了房梁上。

太子和齐王在皇帝面前对峙的时候太子就开始给他下套了,他知道宫人身上的轴卷是贺礼卷,他现在关键的一个是抓到人证吴内人,一个是找到物证轴卷,他一开始不说实话是为了留一个后手,给顾逢恩时间搜查被张尚宫藏起来的轴卷。太子留个后手是对的,皇帝偏心眼偏到大西洋了,一点都不带掩饰的站齐王那一边。这时张尚宫醒来了,可是是张尚宫为了她的女儿背叛了太子,好在她自杀前暗示了太子轴卷在哪,太子也听懂了。

姜尚宫奉命来找轴卷和杀吴内人,而吴内人也感到了不对劲。吴内人假称自己知道轴卷在哪寻机逃脱,却被太子安排的人找到。此时姜尚宫也找到了吴内人,太子的人于是假装是齐王派来灭口的把吴内人勒晕了。

太子找到了齐王的卷轴发现这是一个空白卷轴,知道了齐王的连环计,好在他安排的人已经找到吴内人了,想到之前自己告诉齐王自己写过一个模仿他字迹的卷轴太子立刻想到了反将的手段。他在故意等皇帝和齐王找过来,假装中了空白轴卷的圈套,放松齐王的警惕,准备明天在朝堂上用人证物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打了齐王一个巴掌,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齐王搞的鬼,此时他对太子产生了一点愧疚和怜惜,于是让李重夔告诉太子只要他明天乖乖认罪会放他一马的。但皇帝不知道是傲娇还是不想承担责任,他让李重夔说这是他自己的猜测。但当太子问这是皇帝的意思时,李重夔可能出于同情选择了默认。

第二天上朝的路上他看到那些被绑起来的尚衣局的宫人,不论这些人和案子有没有关系都死定了,他不禁怜悯心起,也想起他对张尚宫承诺过保她全局平安,可想要救他们只能求皇帝开恩,想要皇帝开恩那必须让皇帝满意,那他只能认罪,想到皇帝对他的承诺,他决定认罪,他不甘的哭了。

朝堂上太子认罪了,可中书令不依不饶,皇帝在中书令的攻势下也不准备护着太子了,太子不敢置信的看了皇帝和李重夔一眼,中书令这时还想把火烧到太子老师的身上,太子决定不忍了开始了他的绝地反杀。

吴内人和卷轴被带上朝堂,太子步步紧逼,攻破了齐王的心理防线,齐王说出自己的轴卷是没有字的。齐王不知道卷轴是空白的、吴内人受伤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群臣要求处置齐王,皇帝显然不愿意,太子见状放了齐王一马以求皇帝开恩尚衣局的宫人。

夜晚李重夔拿来在库房找到的卷轴,皇帝知道了太子没有说谎。

这么长的故事只讲了两集半,我觉得编剧不应该安排这么多反转,我这样顺着讲就已经很复杂了,她再安排这么多反转很多人可能都跟不上她的节奏,不是人人都是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能瞬间理顺这个故事。

剧里很多事情都是用一个眼神就交代过去了,比如冠礼上齐王的那一段闪回,他和吴内人在库房内看到有人影闪过然后一个“计划顺利进行”的眼神交汇,就交代了他们的话是故意说给张尚宫听的。

很多事用一个细节就交代过去了,比如吴内人的耳坠。那对耳坠贯穿了她的故事,这对耳坠应该是齐王送给她的,而她一个小宫女却敢带这么奢华的饰品可见平时虚荣骄狂,所以在齐王的诱惑之下才能做出杀害养育自己二十年的师傅的事。姜尚宫来看她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耳坠,当时就已经动了杀机,准备杀了她后用耳坠复命。而齐王拿到耳坠后的随手一扔就表明了吴内人在齐王心中的地位。最后她亲手把剩下的耳坠扯下表明了她的悔意!

如果编剧一直以这个节奏讲故事那我觉得她应该要80集才能把故事讲好,60集短了。

PS:二刷时突然明白了张尚宫为什么会跑上宫墙,她是准备上去顶替吴内人的,她既不能背叛太子提前拦下吴内人不让她上宫墙抛轴卷,因为太子交代她替换轴卷就是要扔,也不能看自己的女儿卷入危险的漩涡。哈哈~齐王这个东西真是坏的很啊!这都算到了。突然感到了做逻辑推理题的乐趣!

看到有人疑惑为什么城墙上没有守卫,因为这不是城墙是宫墙,有镜头交代冠礼之前有卫士仔细巡逻过,然后给宫门落锁了,但齐王的人把钥匙留在了墙缝里,吴内人就是拿了这把钥匙上宫墙的。

 2 ) 礼乐衣冠 仁儒文心——兼说鹤唳华亭剧中的传统服饰(附古画及文物图对照)

凌晨微博里收到朋友推送,揉揉眼才发现,被广大书粉及传统服饰爱好者推重的鹤唳华亭同名电视剧,终于於双十一后低调开播了,对原著IP很早就慕名的我此时兴奋感完全驱除了睡意,打开视频,最直观地能够感受到的是,该剧的服饰设计令人十足的惊艳、感动,这本是一部虚构的架空具体历史时代的古装剧,但读过小说原著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原作者雪满梁园在书中注释说此故事设定的服饰艺术从北宋,典章制度从明代。

◎剧中关于服化道时代背景的设定 据剧组说,此次该剧的服饰设计中,经过讨论研究,最后服化道做实落到了五代北宋初的这一历史时期(有朋友说皇室姓萧则服化道的时代背景应设在南朝萧姓的齐、梁政权,非也非也,还是建议读一读雪满梁园原小说中的大量细节及注释,此故事设定的服饰艺术文化从北宋,典章礼仪制度从明代,也许可以加上一句揣测的说,人物关系原型则大约从南朝的齐梁皇室),这次的服化道的写实主义设定,恰好让我想起不久前看到一位好莱坞著名科幻片制作人说过“越虚构的故事要打动人越要在物质细节上去把它做实了。”

宋史学界经常说宋代是中国现代化的前夜,宋代的文化是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宋代的审美,也因此成了中式审美的基调。从宋朝开始,美的表象形式与现在人熟悉的越来越趋近,这种感觉与领悟力还是很准确的。所以原著作者雪满梁园以及该剧祖都将时代背景设定到天水一朝(宋代),也是其原有自,非常有眼光与认知的。

◎原作思想文化方面的要旨大义

《鹤唳华亭》本是晋江文学网曾经年度评分第一,并长期傲居阅读量热榜的一部古言小说,文字十分考究,行文典雅接近文言,书中甚至多处有模仿“廿四史”“通鉴”等史著里章奏、书札,还有字谜、骈赋等多种古代专门的表达文体,所以,一般的读者读起来会稍有门槛。它用45万字讲了两代人的恩怨,揭示了恶的制度环境的丑陋,最终主角们谁也难以逃离 这古老制度与文化及命运的的桎梏,纷纷以悲剧离场,落的一片大地白茫茫,又同时用精炼的笔力织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气节、礼仪、生活品味等极致之美。这部剧,既高扬了儒家文人仁心道义,揭示了传统哲学伦理与君臣纲常的碰撞,充满对封建君权制度的控诉和反思。

原小说给我的总体印象概括来说,感觉就像是一曲对传统儒家文化中文人情怀的挽歌,对衣冠故国文化审美的悼亡,对皇帝制度下皇族人伦扭曲的悲剧的反思,其文笔华丽,情怀阔大,布局讲究。据传原作者雪满梁园是学历史出身,又从事文博方面工作,古典文化素养深厚,这部小说很见其才情,体现出超卓的史学文学功底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稔。 对于原小说的文字艺术、史学笔法与思想性,这里暂不赘述。笔者工作之余对宋明两代的历史文献及物质文化多有兴趣,这次电视剧版《鹤唳华亭》服装设计是比较用心的写实主义,因此借追剧之机,将剧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服饰,与宋明两代服制方面传世资料加以参照,排比抉微,考察作记至此,不敢妄称作影评,但视为个人观剧笔记耳。

◎制服大赏:杂糅宋、明风格的“公服”设计 总体来说,此剧服化道是杂糅了我国时代最近的两个汉人王朝——宋、明的风格,先从剧中的出镜率较高的公服说起。公服是宋代官员、皇帝平时稍正式场合穿用的办公制服,一般的典礼仪式除了特殊重大的要穿朝服外也可以穿公服。宋代公服的标配是“圆领大袖襴袍、展脚幞头帽、革带”。

关于宋代官员的公服制度,据《宋史·舆服志五》记载:“公服。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中兴,仍元丰之制,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绯,九品以上绿。服绯、紫者必佩鱼,谓之章服。” 又载“幞头。一名折上巾,起自后周,然止以软帛垂脚,隋始以桐木为之,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

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乘舆或服上曲焉。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惟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

南宋萧照画作《中兴瑞应图》十二卷之一中宋代君臣公服形象
南宋萧照画作《中兴瑞应图》十二卷之一中宋代君臣公服形象
《中兴瑞应图》宋代君臣公服形象特写
《中兴瑞应图》宋代公服形象特写
宋画《景德四图》之“契丹使朝聘”中公服形象
不太常见的明代展脚幞头——山东博物馆孔府旧藏明代服饰里明代衍圣公的公服搭配用展脚幞头,注意看其后山前梁处的“五角棠叶”状贴片装饰,以及帽翅两端微微上翘的末梢,与宋代的平脚幞头形制有所区别
鹤唳华亭剧照中的三品以上官员紫袍“公服”形象
鹤唳华亭剧照中的六品以上官员绯袍“公服”形象
鹤唳华亭剧照中的九品以上官员绿袍“公服”形象
鹤唳华亭剧照中的君臣常朝“公服”转班奏对形象
南薰殿旧藏宋代帝王画像中宋哲宗皇帝公服御真,北宋前期幞头为前额帽山边缘呈上宽下窄坡棱形,与后期展脚幞头规则的矩形帽桶形制有所差别,另一部反应宋仁宗时期的电视剧照就是做的比较严谨写实的北宋前期形制
北宋前期幞头为前额帽山边缘呈上宽下窄坡棱形,与后期及明代公服展脚幞头呈规则的矩形帽桶形制有所差别,另一部反应宋仁宗时期的电视剧照就是做的比较严谨写实的北宋前期形制
正面顶部细节
北宋中期庆历时期官员公服紫色形制,注意衣身虽为纯色,但有丰富的暗纹细节,这是中国古代主流的含蓄审美
斜侧细节,注意看细节,北宋前期幞头为前额帽山边缘呈上宽下窄坡棱形,该剧照就是做的比较严谨写实的北宋前期形制
北宋前期幞头为前额帽山边缘呈上宽下窄坡棱形,与后期及明代公服展脚幞头呈规则的矩形帽桶形制有所差别,另一部反应宋仁宗时期的电视剧照就是做的比较严谨写实的北宋前期形制,还需要注意的是宋代大袖圆领襴袍公服需要做的形制宽大一点,该袍身放量足够宽大,修长足够长,衬托出雍容文雅的气度
满庭朱紫的群臣公服视觉效果
庆历名臣之公服大放量的袍身效果
《景德四图》中的“太清观观书”君臣公服形象
南宋宗教画《十殿阎罗图》之一局部所画典型的宋代官员绿袍公服形象

该剧在服饰设计上较为尊重宋明两代公服、朝服的历史原型,制作设计出了君臣朝服、公服、常服制度,形制与细节基本上遵循历史原貌的轮廓,当然又有杂糅创新,融合了宋明两代服饰的很多细节,同时又兼顾了荧幕镜头艺术的新意。

例如拿君臣在正式场合出镜率最高的公服来说,这次形制是类似宋代圆领大袖襴袍,搭配展脚幞头,幞头的细节如后山梁上环纹型装饰,则参考融合了明代公服幞头乌纱帽里的细节,这是宋代没有的。宋代搭配公服的革带是单铊尾绕胸长带,而剧中则变通借用了明代官员常服最常见搭配用的双铊尾革带,我们在鹤唳华亭第三集朝堂之上看太子申诉揭发齐王那一节,就是君臣之公服形象的典型场合:各纯色大袖圆领襴袍、展脚幞头折上巾、双挞尾革带。实际上,北宋前期幞头为前额帽山边缘呈上宽下窄坡棱形,与宋代后期及明代公服(注意是明代不太常用的公服,不是圆翅乌纱帽带补子的常服)那种展脚幞头呈规则的矩形帽桶形制有所差别,另一部反应宋仁宗时期的电视剧照就是做的比较严谨写实的北宋前期形制,还需要注意的是宋代大袖圆领襴袍公服需要做的形制宽大一点,该袍身放量足够宽大,修长足够长,衬托出雍容文雅的气度。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该剧部分袍衫、幞头等形制,放量不够宽大松弛,用料较局促,细节方面还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当然毕竟是荧幕艺术作品,考虑到其他因素及镜头审美,任何事务难以尽善尽美,或许这也是一种审美再创作。

◎礼服形象:融合宋、明特征的“朝服”设计

朝服是东汉至明代历朝君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裳制,朝服衣裳部分统称绛纱袍,细节包括梁冠(进贤梁冠)、赤红罗衣、白纱中单(两者皆以青饰领缘)、赤红罗裳(青色衣缘)、赤红罗蔽膝。 关于宋代群臣的朝服制度据《宋史·舆服志四》卷一百五十二记载: “朝服,(三类)曰进贤冠服,曰貂蝉冠服,曰獬豸冠服,皆朱衣朱裳,宋初之制。 进贤五梁冠: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立笔。绯罗袍,白花罗中单,绯罗裙,绯罗蔽膝,并皂缥襈,白罗大带,白罗方心曲领,玉剑、佩,银革带,晕锦绶,二玉环,白绫袜,皂皮履。一品、二品侍祠朝会则服之,中书门下则冠加笼巾貂蝉。 三梁冠:犀角簪导,无中单,银剑、佩,师子锦绶,银环,余同五梁冠。诸司三品、御史台四品、两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御史大夫、中丞则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单。 两梁冠:犀角簪导,铜剑、佩,练鹊锦绶,铜环,余同三梁冠。四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六品以下无中单,无剑、佩、绶。 御史则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单。袴褶紫、绯、绿,各从本服色,白绫中单,白绫裤,白罗方心曲领,本品官导驾,则骑而服之。” 又载“进贤冠以漆布为之,上缕纸为额花,金涂银铜饰,后有纳言。以梁数为差,凡七等,以罗为缨结之:第一等七梁,加貂蝉笼巾、貂鼠尾、立笔;第二等无貂蝉笼巾;第三等六梁,第四等五梁,第五等四梁,第六等三梁,第七等二梁,并如旧制,服同。 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御玉鼻,左插貂尾。三公、亲王侍祠大朝会,则加于进贤冠而服之。 獬豸冠即进贤冠,其梁上刻木为獬豸角,碧粉涂之,梁数从本品。立笔,古人臣簪笔之遗象。其制削竹为干,裹以绯罗,以黄丝为毫,拓以银缕叶,插于冠后。旧令,文官七品以上服朝服者,簪白笔,武官则否,今文武皆簪焉” 关于洪武初明代朝服制度《明会典·輿服》记载: “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降開讀詔赦、進表、傳制、則文武官各服朝服。其武官應直守衛者、不拘此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 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羅衣。白紗中單。俱用青飾領緣。赤羅裳、青緣。赤羅蔽膝。大帶用赤白二色絹。革帶。佩綬。白襪。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數分等第。 公冠、八梁。加籠巾貂蟬。立筆五折。四柱。香草五。前後用玉為蟬。 ……一品冠、七梁。不用籠巾貂蟬。革帶與佩俱用玉。綬用綠黃赤紫四色絲、織成雲鳳四色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玉。笏用象牙……”。

此次服饰设计方面最应该关注的是,《鹤唳华亭》剧组注意到制作了官员的朝服进贤梁冠形象(绛纱袍、梁冠、方心曲领都形制基本尊重真实原貌),还有宰执高官最高等级的笼巾貂蝉梁冠。第一集“冠礼案”前奏那一段君臣朝服在加冠现场的形象真是靠谱,呈现汉官威仪的视觉大赏。特别是“育良书记”饰演的首相(中书令)李柏舟绛纱袍朝服造型,这应该是荧幕上第一次见到比较靠谱的头戴笼巾貂蝉梁冠的朝服形象,据说参考了宋人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及明代朝服形象的一些细节,这个必须给好评。

宋画《孝经图卷》中宋代大朝会场景,图中群臣所着朝服形象
《孝经图卷》中宋代群臣所着朝服形象特写
存世的据传南宋画作《玉辂卤薄图》局部中宋代官员朝服形象图
宋画《玉辂卤薄图》朝服形象后背细节特写
南宋人陈居中所绘《文姬归汉图》体现出的实际上是当时宋使朝服的形象,注意后背后腰方心曲领及大绶带子的系法
南宋人陈居中所绘《文姬归汉图》宋使朝服进贤梁冠形象局部特写
明人写实画像梁冠朝服形象
鹤唳华亭中的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卢世瑜的进贤梁冠朝服形象:绛纱袍,梁冠,方心曲领,手持笏板
朝服制度中的B级的进贤冠(卢世瑜戴)与A级的笼巾貂蝉冠(李柏舟戴)
《鹤唳华亭》中的群臣朝服参加典礼形象
存世的山东曲阜孔府旧藏明代孔氏朝服梁冠搭配实物
宋元人绘《赵鼎像》朝服形象,赵元镇公头戴的是笼巾貂蝉梁冠
《鹤唳华亭》中“育良书记”(首相,正二品上)的笼巾貂蝉冠形象
《鹤唳华亭》中“冠礼之变”情节中的群臣朝服汉官威仪形象
《鹤唳华亭》笼巾貂蝉冠形象后背特写
传为元人摹绘的宋代韩魏公(韩琦)司马温公(司马光)笼巾貂蝉冠朝服形象
可以看到古画中的宋代形制的笼巾是半透明的纱,罩在梁冠上
宋画中的宋代貂蝉梁冠朝服形象
明代所绘明制的笼巾貂蝉冠朝服画像
明代所绘笼巾貂蝉冠朝服画像,注意看笼巾貂蝉细节与梁冠的结合方式与宋代的细节有所不同
明代笼巾貂蝉冠朝服形象现代模仿
再回看一下鹤唳华亭中笼巾貂蝉冠朝服的总体细节,笼巾貂蝉冠的形制细节取自明代(笼巾上宋式为半透明纱质可自由取佩饰立笔貂尾,明式为雉尾),绛纱袍朝服及方心曲领的形制则取自宋代,也是杂糅融合后的“再创作”

◎谁最时尚:体现宋人审美的便服设计

看播出来的几集正片及花絮中,尚有士庶日用便服的窄袖圆领衫,圆领襕衫;窄袖交领衫,褙子、大氅加下裳围裙等服装搭配。

★襕衫圆领,现在一般狭义所指的是宋明两代生员士子的常用制服这种圆领长衣,膝下缀加横襴的长衫,大袖,衣袖及衣缘镶黑色或其他深色布缘。

宋人周常宗教画五百罗汉图中宋代襕衫形象,头戴的乌巾外形轮廓大致与明代的儒巾老人巾相似
鹤唳华亭剧中顾逢恩的襕衫形象
鹤唳华亭剧中生员集体参加科考时身着襕衫的形象

广义上的襕衫指圆领大袖膝下接横襴的长身袍衫,这种最早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明。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领子多用圆领,后来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在古代,无衣缘的纯色襕衫长袍为职官公服,加皂色衣缘的白底、蓝色或其它浅色的襕衫为学子多穿着。明制与宋代的襕衫略有不同。《宋史·輿服五》记载“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宋制的是衣身两侧不开叉,明制的是腰身两侧开衩接外摆。生员士子经常搭配襕衫的有巾子,如《鹤唳华亭》剧中参加科考的生员如顾逢恩、陆文普有穿着的襕衫形象,宋人周常宗教画五百罗汉图中宋代襕衫形象,头戴的乌巾外形轮廓大致与明代的儒巾老人巾相似。

另一部以宋代为题材的古装电视剧里还原设计的宋代士子襕衫“满庭衣冠似雪”的壮阔形象
《鹤唳华亭》剧中参加科考的生员陆文普穿着的襕衫形象

★窄袖圆领。

窄袖圆领是宋代尤其是一般士庶男女穿用最多,也最便捷的流行外套。由于是修身的窄袖,腰身两侧开衩,活动自如,行动方便,何种场合都可穿用,因此深受广大皇宋人民的喜爱,宋人文献中经常提到的“凉衫”“帽衫”“紫衫”大多数里面的衫就是窄袖圆领衫。鹤唳华亭剧中的广大宫女内人、内侍宦官以及主角萧定权等闲居活动时,穿着的也大多数是窄袖圆领,其他古装电视剧里这种衣服也很多,在这里就不特别多叙了。

南宋《中兴四将图》中岳飞身穿窄袖圆领,头戴乌巾的形象
南宋《中兴四将图》中岳飞身穿窄袖圆领,头戴乌巾的形象
宋辽时期契丹统治区也流行窄袖圆领,此为河北宣化辽墓出土壁画形象
左下角黄门的窄袖圆领
鹤唳华亭剧中李重夔穿窄袖圆领,要系革带裹捍腰,头戴展脚幞头的形象
鹤唳华亭剧中萧定权穿窄袖圆领

★直领与交领便服类(休闲装): 第一集皇帝萧睿鉴初次登场时身着的外罩直领对襟大氅,胸前有系带,内穿交领衫,下裳裹围裙,头戴的那个类似东坡巾的方形巾子,跟传世的宋人画作《睢阳五老图》中的毕世长、朱贯的装束大体一致,也有种宋徽宗传世画作《听琴图》里的着装既视感。

宋人画作《睢阳五老会》
宋人画作《睢阳五老会》
五代宋初《重屏会棋图》
第一集皇帝萧睿鉴出场时头戴的那个类似东坡巾的方形巾子(外罩直领对襟大氅,胸前有系带,内穿交领衫,下裳裹围裙),这样的形象在五代宋人绘的如《重屏会棋图》《睢阳五老图》中都出现过。
帽山如果再做高、长一些视觉效果会更好,高帽子显气度

◎制服之外的幞头巾帽类

★交脚幞头。齐王萧定棠、顾逢恩、太子萧定权在非礼仪及工作性场合都有戴交脚折上巾的形象,这也是五代到宋代官民比较喜欢戴的幞头形状,入宋后交脚不为文人阶级青睐,逐渐演化为公人吏役的专属形象。

宋画《伎乐图》中的乐工交脚幞头

★以冲天折上幞头为代表的“各种花式”形脚折上巾(幞头)。 冲天幞头是五代帝王创制的幞头帽翅样子,后来五代到北宋初官人、衙内都有佩戴,北宋后逐渐不再流行,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复兴衣冠时创制的皇帝常服搭配的翼善冠倒有其遗制。 看播出来的前几集正片及花絮中呈现了许多种五代风格的幞头折上巾帽,各种式样的硬裹幞头巾子脚很好玩。如剧中宫女内人、内侍宦官所戴的幞头帽,体现了在北宋初一统前五代时期的各种花式折翅形状。

萧定权的冲天幞头
王慎的冲天折上巾
陈谨的冲天脚折上幞头
宫人的花式折脚幞头
五代石刻像中的幞头
萧睿鉴的垂带幞头
正面特写
萧定权的圆弧形幞头
顾逢恩的唐式圆弧形幞头

★各种小冠。剧中凡有身份者燕居休闲时或者在幞头内经常簪在发髻上有各种不同形制、材质的小冠,如皇帝萧睿鉴、太子萧定权、齐王萧定棠、武德侯顾思林戴小冠的形象都出现过。

★方形巾子。皇帝萧睿鉴第一集初次登场戴的那个类似后来东坡巾的方巾,宋代这类巾子一般是文化人燕居所穿的休闲服喜欢搭配的首服。皇帝萧睿鉴那个类似东坡巾的方形巾子也是宋明文人士大夫cosplay最多的高雅摆拍必备装束(外罩直领对襟大氅,胸前有系带,内穿交领衫,下裳裹围裙),这样的形象在五代宋人绘的如《重屏会棋图》《睢阳五老图》中都出现过

★乌巾。生员士子经常搭配襕衫的巾子。剧中参加科考的生员如陆文普、顾逢恩等穿襕衫时头戴的就是乌巾,形制轮廓上大致与明代的儒巾、老人巾接近。

乌巾
中兴瑞应图中的乌巾
岳飞的乌巾
宋徽宗交领便装,头戴硬挺半透明纱质的乌巾
宋画中的乌巾

★双山冠状乌帽。公人吏役武人经常搭配窄袖圆领衫的帽子,如剧中李重夔身着窄袖圆领衫时,头戴的就是巾子前额镶了烫金雕花的这种乌帽,电视剧孤城闭剧照中内侍吏役很多也有这种帽子的复原设计。

鹤唳华亭剧中李重夔穿窄袖圆领,头戴乌帽形象
宋人窄袖圆领,头戴经过细节装饰的乌帽形象
宋画《捣茶图》中的乌帽

◎剧中服饰设计对历史原型的合理再创作

通过仔细看剧中设计的朝服、公服、便装等服饰的形制轮廓及暗纹图样,与部分历史图像及文物资料接近度很高,这种认真地对历史服饰的真实原型考究应用程度少有。目测应该参考到了宋元人绘图中体现宋代服饰的许多传世画作,如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孝经图卷》《女孝经图》《迎銮图》《景德四图》《文姬归汉图(南宋陈居中绘)》《中兴四将图》《睢阳五老图》以及黄岩赵伯澐南宋墓、黄昇墓、蒋师益墓出土服饰、河南巩义宋陵石刻图片、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

总体来说,服饰设计大体的形制轮廓与结构基本上做到了遵照历史原型(主要采宋、明两朝服饰历史原型),大多的设计都有来历,有依据,有考证,当然也有杂糅,而用色面料暗纹装饰等细节上也有重新的研究创造。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鹤唳华亭大体上将古代中国先辈尤其是宋人这样的高级审美还原了出来,古人穿衣戴帽大概是这个样子,不是以往的那种天马行空现代臆造的影楼装。概言之,该剧与长安十二时辰、江山纪、孤城闭,四者一起,是近年来国产影视界对于古装历史剧服饰设计方面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与探索——重视史迹、细节考究、形制尊重历史原型又能利用巧思兼顾了荧幕镜头呈现效果,设计上尊古又不泥古,富有创新。

越来越多地持这样创作态度的剧接踵而来、不断探索,才能将国产历史古装剧的服饰设计提高到空前的新高度,希望国产古装再接再厉,可以睥睨日韩的时代剧大河剧的服化道水准。草草手机打此点评,也希望这部剧能够引起更多喜爱传统历史文化的朋友们的关注。由于笔者对宋明两代女性服饰关注了解不多,因此本文主要以男装为代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错谬之处祈望教正。(待后面剧作进一步加更,本文会不定期更新)

【冕服】这一部分,后面有时间了再更新说明,先贴对比图至下面。

 3 ) 我第一次用“高级”来形容国产剧里的爱情

纵观当下国产剧里的爱情,除了常规的霸道总裁玛丽苏,就是一味地撒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观众开始迫不及待地想看主角撒糖。

恨不得上来就是各种壁咚、爱的魔力转圈圈、抱抱亲亲举高高。

全然不顾剧是否好看,只关心够不够甜,够不够宠。

但甜就是爱情里的全部了吗?

当我已经对国产剧的爱情戏失望的时候,它出现了——

《鹤唳华亭》

改编自雪满梁园的同名小说。

罗晋、李一桐领衔主演,黄志忠、张志坚、苗圃、王劲松、刘德凯等老戏骨同台飙戏。

该剧讲述了罗晋饰演的储君萧定权为国天下孤身犯险,收付兵权交于国家自己背负千秋骂名而死的故事。

如今剧集已经播了三分之一,有人盛赞剧中的礼仪细节到位,服化道精良;有人对一集多重反转的朝堂争斗欲罢不能。

但我更爱看萧定权和陆文昔(李一桐 饰)之间的感情刻画。

萧定权,从名字就能看出,他这一生都和权力摆脱不了关系。

作为先帝指定的太子,在众人眼中,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只有他知道,这一路走来,真是太难了。

母后早亡,父亲萧睿鉴(黄志忠 饰)对他漠不关心。

从剧集第一个“成人冠礼”案就能窥见皇帝对他的态度。

齐王使计陷害太子,太子极力自证清白。

但这一切都逃不过皇帝的法眼:

我知道,他们俩都在撒谎。 但大郎先是朕的儿子,三郎先是朕的臣。

皇帝对他的态度是先君臣后父子,但萧定权想要的是先父子后君臣。

亲情的缺失,让他十分依赖自己的老师卢尚书(王劲松 饰)。

卢尚书对他传道受业解惑十五年,两人在精神层面更像是父子。

但君始终是君,臣始终是臣。

对你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亲近你。

贵妃的一番话成了萧定权一生最好的注脚。

但人往往就是这样,越缺什么,越想得到什么。

他最想拥有的是情感,但太子的身份让他不得不放弃情感。

这种矛盾成了他日后所有悲剧的根源。

而陆文昔则刚好相反,有父亲陆英疼,有哥哥陆文普宠,可以说从小是在爱的环境里长大。

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就是:

冰雪玲珑

一个缺爱的人遇上一个充满爱的人,注定是要被温暖和被救赎。

一段感情的开始,无非两种套路:

日久生情和命中注定。

萧定权和陆文昔属于后一种。

但命中注定要相遇的两人,编剧偏偏让他们等上了五集才迎来第一次见面。

科举舞弊案,陆文昔的哥哥陆文普被卷其中,同时被卷进去的还有萧定权表哥顾逢恩。

陆文昔想进入刑部见哥哥一面,被门卫拒绝。

此时萧定权策马前来,进门之前根本没留意眼前这位女子。

要不是陆文昔的一句话,两人也许只是彼此的过客:

阁下,可否帮小女转告杜侍郎,华亭陆英家眷有要事面见。

但这句话还不足以让萧定权注意到她,关键是接下来的这一句:

因为阁下既有理由也有力量,不是吗

不矫情,不唐突,说话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原来缘分真的是件奇妙的事。

陆文昔与萧定权素未谋面,却一眼看出他的身份,一句话说出了他的野心。

这个初遇,让萧定权记住了眼前这位与众不同的女子。

不得不说,配上音乐,这一幕真的很韩剧

第二次见面,一场痴恋已经初现端倪。

顾逢恩的同学张绍筠前来大牢嘲笑顾逢恩,还不忘调戏一下陆文昔。

这时候的萧定权无法袖手旁观,几乎是下意识地握着陆文昔的手,用霸道总裁的口吻说:

她是我的人。

当时彼此的心想必都会漏了一拍。

谁能想到这一握,便有了后来。

当萧定权得知自己要被赐婚,正打算去找卢尚书帮忙,却碰巧撞见了后院的陆文昔。

陆文昔受惊跑到了屏风后面。

两人就这样隔着屏风交谈。

这一段谈话含蓄且暧昧。

留意两人三次见面的台词,可以看出两人感情的层层递进。

第一次萧定权问陆文昔为什么在室内还要带着幕离。

陆文昔回答“殿下毕竟是外男。”

因为两人第一次见,还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只是一个礼貌性的回复。

第二次在刑部门前分离,萧定权再次因为幕离的事调侃道“因为是外男吗?”

陆文昔的回答则变成了“跑了一天,胭脂花了。”

眉眼间尽是娇羞。

第三次的见面,萧定权打趣说到“胭脂,又花了吗?”

每一次见面,萧定权都会记得陆文昔上一次见面时说过的话,证明了他对她的上心。

而陆文昔每一次的回应,语气一次比一次温柔,情感却一次比一次热烈:

“妾乱头粗服,不敢面君王。”

你看,根本不需要什么撩人情话,三言两语里头全是暗涌。

在如今使劲给你糖的爱情桥段中,《鹤唳华亭》显得足够克制。

正是这份克制才显得高级

可以咀嚼的台词还有很多。

“可待”两个字不一定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也可以是“请你再等等我”

如果相国寺相约能够实现,两人或许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但怪只怪造化弄人。

当听到陆文昔要纳给齐王当侧妃的消息,萧定权急了。

如果说萧定权是在黑夜里前行,那么陆文昔则像是黑夜中的一道光。

从小缺爱的人,最需要的是温暖,是了解,是爱。

那一次的屏风对话,两人已经认定彼此为对方灵魂契合之人。

这一次,萧定权终于体会第一次陆文昔说的那句话“没有力量也想要保护的人”

如今他也有了这样的人,那个人就是陆文昔。

但这份真情换作寻常人家,可能就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搁在一个太子身上,则像白日做梦。

萧定权的真心在陆英眼中只换来一句“相濡以沫是佳事,但相忘于江湖是幸事”

荣华富贵他从来不缺,他缺的是那么一点天真,一点温暖。

可惜他的身份就是要让他一再失去。

陆英冲撞廷试,惹来灭门之灾。

卢尚书为保护他以死进谏。

哭包萧定权一夜长大,用求亲来换取陆英一家的性命,这也是他保全陆文昔的一种方法。

面对陆文昔一句“殿下许诺臣的,臣还能奢望吗。”

萧定权能且只能回复“抱歉,我无力,也无心”

于公,“无力”是说自己虽生在皇位却身不由己;

于私,“无心”则是斩断了两人之间暗长的情愫。

陆文昔用真心换来萧定权的“绝情”,哀莫大于心死的她回复“是臣无知,是臣无耻。”

“无知”是上下级的口吻,“无耻”是男女之间的口吻,和萧定权的“无力”,“无心”一一对应。

在错误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大概就是萧定权和陆文昔的真实写照。

“世间多少金谷客,数声鹤唳路遥遥。”

这是陆文昔为萧定权续的两句诗。

她明白她和太子注定只是金风玉露一相逢。

昔日的陆文昔再出现在萧定权的面前,已经有了新的身份:顾内人。

编剧让前期太子一直没机会看见陆文昔的脸,就是为了换来这一刻的虐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爱你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却认不出她。

从原本的两情相悦,变成如今顾内人单方面的暗恋,注定了这段感情不可能终成眷属,只会是没有最虐只有更虐。

现在再回头看第一集陆文昔的对白,才明白个中的凄楚、无奈:

蜀中山河,自由辽阔,此去经年,不可复得。那时怎么会想到,能够博鹰的他,却囿于金匮玉堂,眼望山河。那些他爱过,恨过,拥有,失去,苦苦追求不得,奋力挣脱不得的,所有他生而为人的一切,我非但会旁观,还将亲历。

他们两人的“命中注定”,没有天雷勾地火般热烈,只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默契。

情深缱绻,细水长流,才是爱情最本来的样子。

《鹤唳华亭》这部剧注定不会有高甜撒糖的剧情,缓慢、含蓄是它的特点。

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显高级。

小说《鹤唳华亭》封面有句话:“遇上你,并非我之所愿。既已遇上,就请你点一盏灯来,为孤照亮这丛锦绣地狱。”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离兮。

 4 ) 鹤梦初醒,写此长评

最近看大宋宫词,片头里有白鹤飞过宫殿,故事里有同样来自蜀地,命运多舛的女性,还有一处取景,正是女主陆文昔家。

想起鹤唳华亭,想起里面的两个阿宝。即使他们各自褪下戏服,投身另外的故事,我还是习惯性地在角色身上试图捕捉,萧定权,陆文昔的影子。

一年以后,写一份完整的评论,来告别这个曾经让我辗转反侧,念念不忘的故事。

1、鹤唳华亭——不只是一个典故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千万气象,天高水长。白鹤从清流里飞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不见了。

“一切文艺,不可为阴谋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无,骨气全无,人亦如此”

爱和欲望,都会蒙蔽人的眼睛,何况是想保护所爱之人的欲望,就像逆风执炬,一定会有烧手之痛。

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

……

一年多了,这些台词还是能马上记起来,记起男女主念诵时清雅,中正,郎朗的声音。是不带任何口音的原声,吐字清晰,字字送听,真好。

还有太子的报本宫,每一处窗户,每一个匾额,每一个摆设,还有雪夜的小提琴声,周深的愿得一心人,都在记忆里循环无序的播放。

梁园博学多才,有目共睹。难得是写台词,不累赘,不卖弄,总结了下,多为四字,四字的短句,不多一个修饰,念出来,节奏好,不拖沓,虽然文质,但非常好记。

这就是有诗词底子,知道怎么对仗和押韵。(为此我看剧的时候,一直默念,文盲,快去翻书,不要随便吐槽编剧拽文,是你阅读量太低)

除了台词声韵,还有演员身韵之美。

我之前夸过太子萧定权,每次舒展手臂,抚袖的动作就像鹤在梳理自己的羽毛,尤其是穿白衣。

君子死而冠不免。无论太子处境多么窘迫,难堪,他的仪态都保持的非常端庄,优雅。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对抗,我就是死也要死得好看!

这归功于演员罗晋学过戏曲,知道怎么用程式里的手法去处理角色和服饰的互动。开场大相国寺,他卷袖策马而去的那一幕就让我觉得,他有功底,也懂得用。

以及剧组礼仪的严格把关。所以看他的戏,很喜欢中景,因为镜头里的太子行动坐卧,配合考究的服饰和摆设,自成风景。(感谢导演,摄影和美术)

女主陆文昔,如梅花清瘦,像宋画里的仕女。眉眼弯弯,吐声清越,有气节,有风骨,李一桐的出演,让我改观,原来90后里,还有这样肯去掉深度滤镜,化上淡妆,不配音,并且仪态端庄的演员。难得。

戏中第八集屏风相会,可称为经典。男女悦慕,避而不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从画谈到自身经历与理想,谈到观念,进而契合。这场戏,把古典诗化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第60集的屏风再会。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意境,人,地点,都一样。一身风霜的二人,却不复初见时的少年心境,再次确认,对谈,最后终于越过屏风,互相拥吻。也算是前后呼应。

不足的是,剧情里把过多场面交给了男性群体,给女性发挥的空间很有限。我们记得女主的戏份,大多是她和太子的互动,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屈指可数,而前期考场闹事那里,因为删减剧情,剪辑,把锅都给了女主,太可惜可叹。

两个阿宝,有相似的命运,从头到尾,命运相连,共赴深渊。甚至说过一样的话,做过一样的事,互为镜像,互为对照。

鹤,是太子,是陆文昔,他们为之哭泣怀念的华亭,是卢世瑜,是陆英,是他们苦苦追寻,想要去看一看的春水碧于天的江南,也是自由与理想。

2、礼仪与制度的内化

礼仪之美,不仅在于里面人物的形体,还在于还原皇室礼仪场面的考究。

冠礼,嘉礼,丧礼,册封礼。可以说,是目前国剧仪式里数一数二的教学样本,与剧情结合,不仅科普仪式的细节,也表达各种人物情绪。

甚至可以单独拿出来,当折子戏一样去看。尤以嘉礼和丧礼两场为上。

制度则涉及东宫,女官,三司,以及各种官职的职能。现在还能记起那些戏份并不多的配角,像是张尚服,何士钊,姜尚宫,杜蘅杜侍郎。

礼仪使人显得有礼有节,不曾开口,先观其人,举手投足给人良好风度,那么即使演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在评价他的时候,也不会认为它一无是处。

对于古装剧(现在那些都是古闹剧),人物的形体和衣冠真的非常重要。

3、剧情是否合理,故事是否消极,人物是否偏执?

这三个问题一直是批评鹤的重点。

其实在我看来,都不是问题。让我眼前一亮,并且抛开套路去看剧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循规蹈矩,不迎合市场里,完美,甜蜜,日常,地气的热门元素。

冷淡,压抑,清峻,凌冽,克制。不多碎言碎语,鸡毛蒜皮的日常对话,只有人物该干嘛干嘛,各司其职,有的放矢的观感。

太子自杀是第一部我没看到的遗憾,说好的一池子灯也是。第二部都给了补丁。

即使与作者的初衷有所背离,太子割腕自裁,自定命运,仍然是我觉得爽畅的结局。

与父和解,妥协,体谅,在我这里,可以说是一种耻辱。被践踏,碾压,夺舍后的还有自尊的人,不可能回头。死,在外人看来是悲剧,对于太子来说,是一种决绝的反抗与解脱。

最后,总结性写一句,鹤唳华亭是我近十年来收获的至宝,不合众听,不同众好都无关紧要。

让自己的认知,审美,理解力得到升华与改造,明白电视剧可以做到文学性,可以做到服化美,可以做到礼仪端,可以做到念念不忘,就真的值得。

 5 ) 《鹤唳华亭》从小说到剧集:有格局,有格调

值得安利

杨文军执导,罗晋、李一桐、金瀚、黄志忠、张志坚、苗圃等人主演的《鹤唳华亭》,于11月12日零点在优酷播出了。剧集改编自网络作家雪满梁园的同名小说,并且由雪满梁园亲自担任编剧。

小说《鹤唳华亭》讲述的是古代皇室故事,虽然这一题材的作品在网文世界里汗牛充栋,但《鹤唳华亭》是其中屈指可数的好作品。作者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小说的行文主要是以古白话为主,更难得的是,《鹤唳华亭》并非停留于尔虞我诈的噱头层面,而具有一定的历史格局和深沉的理想寄托。

就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剧版《鹤唳华亭》没有如之前有读者担忧的“毁原著”。相反,无论是服化道、镜头、节奏、剧情,《鹤唳华亭》都是今年播出的古装剧里的上乘之作,有爆款潜质。雪满梁园亲自担任剧版编剧,虽然情节上与小说有很大的改动,但仍保留了小说的格局和格调。

情节紧凑,格局依然

看过小说《鹤唳华亭》的读者,会发现剧集对小说做了极大的改动。这之于雪满梁园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时下不少影视剧都由原作者担任编剧,原作者会有一种“敝帚自珍”的心态,感觉自己的小说哪都好,哪都不舍得舍弃。由此,原作者当编剧也常常失败了,因为原作者什么都想要,或者只想走捷径,直接把小说当剧本拍,却忽略了小说和影视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因此,很多时候,一部好的小说,改编后并不必然会是一部好的影视剧。

但从小说到剧集,《鹤唳华亭》当前的剧情,几乎是重写的。小说第一章,虽然萧定权才十八岁,但他已经行完冠礼,并已婚娶,而先皇后也早已去世多年。但在剧集中,萧定权已经二十岁,却仍未行冠礼,并且他才刚为先皇后守孝三年。剧集为什么要这么改?

编剧圈有这么一个说法,“生死7分钟,黄金前三集”。有数据显示,在第一集弃剧的用户中35%是发生在前7分钟内,与此同时40%的用户会在前三集弃剧。因此,剧集必须在前7分钟内,以冲突牢牢抓住观众视线,并且在一二集的篇幅里,迅速告诉观众主要矛盾。小说中,前两三章都属于进入性、描述性的书写,节奏比较舒缓,并不太适合直接作为剧集的开篇。于是编剧更改了小说的设定,从一个冲突写起。

三年前,先皇后薨,皇帝却将城门紧闭,不让太子见先皇后最后一面。之后,太子在寺庙里守孝已满三载,年满双十,尚未婚冠,开国百年未有过这样的先例。冠礼是古代男子的成人礼,对于太子来说,越早行冠礼,就能越早执掌国政。但皇帝却迟迟不为之办冠礼。与此同时,庶长子齐王萧定棠(金瀚 饰)已婚冠,却仍未前往封地,言路纷纷,人心惶惶。

皇帝

卢世瑜(左),太子(右)

太子的老师、吏部尚书、大儒卢世瑜(王劲松 饰)率诸多文官下跪谏言,门外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太子知悉后,执意从寺庙离开,亲自给老师和其他大臣送暖手炉,劝走几个大臣,脱掉朝服,揽下干涉庶政的罪名,赤脚下跪请罪。太子连跪数小时,冻得脸色发青,浑身颤抖,皇帝依旧不为所动。

这边厢,武德侯、同时也是太子的舅舅顾思林(刘德凯 饰)进朝面圣,表面上是向皇帝传递敌军侵犯边境的密保,需要由他出征,毕竟长州二十万大军多是他的旧部,只有他调遣得动;实际上,也是在以他的兵权救太子,之后皇帝果然下了圣旨,三天后,太子元服冠礼。

顾思林与皇帝“对峙”

这起冠礼风波,小说中第11章才提到,并且只是太子在跟许昌平谈话时带过的,太子说:

“我的元服冠礼举行不易,想来主簿也是听说过的。但内里详细,恐怕你却并不清楚。寿昌五年,我已年满十六岁,却迟迟未冠。李柏舟当时刚由枢部入省,京卫中尚有三分之一在他掌握之中,可谓炙手可热,势力绝伦。趁着天心未明之际,一心想托齐藩上位,拔剑张弩,四方活动。大司马与我分隔万里,泥于征伐,自顾不暇。我根本无计可施,只待坐毙,是当时的吏书,我的先师卢先生带着一干旧臣,拼死为我争来的这个冠礼。卢先生因此事致仕,其余的人贬的贬,流的流。真待我行冠礼那日,卢先生已不在朝中。”

在剧版中,这一情节被放置开头,并且得到详细铺陈。它不仅以其强情节吸引观众,同时,也在寥寥几个细节里,让观众明白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皇帝对太子厌恶,因为太子是顾思林的外甥,同时太子拥有贤名和不少朝臣的支持。明白了人物的这层关系,观众之于之后一次又一次风波的根源,便了然于心了。开篇一起小风波背后,是皇宫内院的缩影,格局很大。

宋代礼仪,雅致格调

《鹤唳华亭》是一部借鉴宋朝元素的架空古装剧。之所以借鉴宋朝,是想让整部剧的美学、风格统一,质感上更高级。《鹤唳华亭》的晋江文学版有两条注解:“1、名物、服饰、艺术、风俗一律从宋,宋后的典故仍旧不会出现。2,典章、制度、礼仪一律从明初。”到了剧版则进一步统一了,名物、服饰、艺术、风俗一律从宋,而不少制度、礼仪,也均是出自宋朝。

我们先来看服饰。剧中的皇帝与官员上朝时,均头戴长帽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外面用布帛装饰的帽翎)——而这是宋朝独有的。皇帝与官员的帽子又有所区别,帝王用的两脚较长,两脚平施,以铁为之,朝臣的为方顶硬裹,两脚较短,平施一折上翘。戴上这种帽子以后,行走极不方便,一不小心,帽子就会歪了,甚至掉了。据说,这种帽子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以防止官员在上早朝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宋代独有的“长帽翅”

接着看官制。剧中,皇帝身边始终陪伴着一名官员,皇帝一直称他为“殿帅”。殿帅是宋朝的一种特有官职。宋代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合称三衙,皆行一长制,各设主管公事一员,分别为殿帅、马帅和步帅,为各司之帅。剧中的殿帅,指的就是统领禁军的殿前指挥使。

“殿帅”是宋朝的官职

再看剧中的科举考试。宋代科举考试制度较往朝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建立糊名制度,就是将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再如为了考试的公正性,宋代还有“锁院”制度,考试期间主考官进入贡院,不得外出,以避免举子请托贿赂主考官。这些在剧中的科考泄题案中,都有所体现。

科考考试,考生个人信息封闭

科举考试,出题考官也需关闭在贡院里,无聊时就下下棋、读读书

观众除了通过服化道、礼仪等层面直观感受到宋朝生活外,还能感受到宋朝的生活美学。

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文官政治,是文官非常幸福的朝代,文人们都推崇“格物致知”,这让宋朝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宋代士人的文化修养和美学趣味为后世所追慕。

宋代人尤其爱茶。不论是达官贵族,文人士夫,还是僧侣道士,乡野平民,乃至引车卖浆者流,无不饮茶谈茶。他们的饮茶方式叫点茶法,就是先将茶饼碾成细末,置于茶碗中,倒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再注入沸水,适当搅动,使茶末与水相融。

点茶法

宋人还盛行斗茶,这是宋人品评茶之品质优劣和品茶技艺高下的一种形式。斗茶讲究以茶汤乳花纯白鲜明,也就是指茶盏中浮起的泡沫越白越多越持久越好。点茶好手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有精细的描述:“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

斗茶不仅是一种趣味,也是“格物致知”,宋人已将饮茶斗茶内化为人格精神的一部分。自我沉潜、自我反省,从而达到内心的净化和超脱。在剧中,观众可以一睹点茶之美,而同时,点茶也贯穿着萧定权与父亲的情感起伏。

宋朝因为文化繁盛,宋朝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里的一个巅峰,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概括为“韵外之致”。不过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剧很少,正剧尤其少,观众的印象主要停留在《水浒传》、《包青天》等民间演义改编的剧集以及金庸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鹤唳华亭》则在方方面面深刻体现了宋朝的“韵外之致”,让观众得以在影像中看到那个雅致的中国。

(注:第二节的部分文字已刊于新京报文娱版,转载需新京报同意)

 6 ) 关于服装杂合各个朝代和“爹爹”姑父”称呼问题

看到很多小伙伴发出疑问,为什么《鹤唳华亭》的电视剧服装有各种各样朝代的,男主宋代服装,女主却又唐代服装,官职名称又是隋唐的,帽子却是宋代的,在这里想和大家说一下,因为这个小说是架空历史,杂合了各种朝代的元素,原著作者雪满梁园一开始就有说明。

另外重点是广电总局出台的新规定,架空古装剧,不能有具体的朝代视觉感,一定要融合多个朝代的服装制度,如图。

另外还有小伙伴质疑为什么太子和大皇子管皇帝叫“爹爹”,为什么顾逢恩叫陛下”姑父“,这里想和大家说的是,在古代平时私下里,皇子就是叫皇帝“爹爹”,侄子就是叫他“姑父”,只有重大场合才叫他“陛下”的。这个可以上网查资料了解到。

图片来自很考据的一位作者米兰lady的科普。 另外还想和大家说的是,有朋友说这个给《琅琊榜》提鞋都不配,虽然我很喜欢琅琊榜,但是网上在卖小说的时候把《琅琊榜》和《鹤唳华亭》还有《玉介辞》并称为三大权谋小说(我也不知道是谁想出的这么脑残的营销方式。。。)但是老实说,我是《鹤唳华亭》的原著粉,仅就小说而言,《鹤唳华亭》是可以甩《琅琊榜》10条街的,胜在文笔和故事结构,情怀嘛,两个作品的三观都很正,传达了一种积极的观念,意味悠长,所以才能从一众小说中脱颖而出。(甩10条街的比喻已经很轻了,《鹤唳华亭》在我心中古言小说top1 如果和《凰权》比较的话,《鹤》可以甩《凰权》100条街 ,当然电视剧《天盛长歌》是很优秀的,话题另当别论) 还有网友说,《鹤》剧情节奏慢的,我只针对目前这5集来说,剧情节奏不慢呀,明明暗潮汹涌好不好,你们真的看过《琅琊榜》吗?它剧情节奏快吗?也不快好不好,其实中国的古装剧就那样,说话做事和我们现在是不同的。 另外作为一个原著粉,爆出选角罗晋李一桐的时候我是很不满意的,现在真心感觉不错。 还有吐槽罗晋老的,这个我没法辩解,罗晋确实38岁了,但是哪有那样十全十美的,罗晋已经很好了。因为演员要用一年来演绎角色的一生呀,如果太年轻了,后期怎么办?我觉得这不是糟点。

 短评

男主宋朝的,女主唐朝的,大臣南北朝的,皇宫ps的。

5分钟前
  • 我的ABC
  • 还行

如果一个国家举办重要典礼城墙却无一人把手,如果破坏太子的加冠礼靠的是宫女从城墙上扔下檄文,如果掌握国家命脉的高层每天都在玩这种过家家一般的狗屁权谋,那么如今高考就是汉族加十分了。

8分钟前
  • 包子
  • 较差

前三集就为一个愚蠢但自以为聪明的事折腾,还要观众跟演员一起表演降智吗?还反转,两次差不多就得了,转转转还转上瘾了,观众喜欢看反转不是喜欢看你拍大风车。罗晋演戏本来就很紧绷,以40高龄演20岁少年人,身为千岁之尊动不动就泪流满面,少年老成感是没有的,只像更年期情绪不稳定。哎,人贵自知。

9分钟前
  • 义理来居
  • 较差

一开始只想打开当做背景音,没想到真心好看。太子可太惨了,希望梁园大大能在剧里给他一个好结局吧~

12分钟前
  • SENSE8
  • 力荐

所谓的权谋和闹着玩似的,一股小家子气

13分钟前
  • diyurt
  • 很差

编剧不懂戏。

18分钟前
  • 闲人
  • 较差

跟《天盛长歌》一个毛病,背景极其庞大,气氛渲染极其严肃,结果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勾心斗角的小伎俩扔给后宫还凑合,在庙堂上就显得十分做作。罗晋一个外形俨然中年的男演员,还要如小儿一般跟父皇撒娇,人设美惨强的惨一看就是演出来的,非常不自然,特别别扭,可惜了服化道和摄影,这剧成不了第二个琅琊榜。

22分钟前
  • 杨淇羽
  • 还行

鹤唳华亭这个名字,就给人孤凉之感,演员们也的确演出了这种感觉。从开篇雪中的师生戏到朝堂的群戏,真的是都很精彩。加上电影级别的镜头,太赏心悦目了!

25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力荐

《鹤唳华亭》前几集的戏剧密度是很强烈的,但仔细想想,其实就说了一件事——齐王借太子不孝,来攻击太子,甚至让太子皇位不保。不孝,这在古代世界里是不可原谅的,更是为人臣子的大忌。孝这个问题,是和忠挂在一起的,只要有人把这件事捅出来了,太子就必须给以回应。是承认,还是辩解,亦或是告诉皇帝,是谁嫁祸。他就这三条路,否则太子就别想当。这是古代世界里一条不成文的规则,这条规则约束了所有人,只要你想在这个帝国生存下去。只要没有人发现《鹤唳华亭》里这条规则的不对劲,那它就成功了,它就成功把观众带到了过去。当孝的存在与封建社会结合时,它必然会演变成真正的孝子太子在宫门前哭喊着进不去,而这件事反而成为他不孝的罪名的荒唐闹剧。所以萧定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人物,一个不得不在规则下和命运抗争的人物。

30分钟前
  • 孔鲤
  • 推荐

剧情有点扯有点,感觉像个弱智儿童剧。男主角动不动就哭,我的天啊,太子啊,我要是皇帝早废了。政治斗争像过家家,太子加冕居然想出来了从城墙是丢檄文的桥段。

33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空镜不错,剧情慢热,可能最吸引的人就是片名吧。罗晋适合演男二,抢男一的风头,演了男一反而撑不起来。李一桐就是个丫鬟脸,演多少女主角都红不起来。郑业成什么时候红阿?

35分钟前
  • Syfannn
  • 较差

品质还不错,表演和节奏都OK,前四集各种反转,就是郝蕾领盒饭有点早...不过瘾啊。ps:大块的红和白,张叔平美术造型上夹杂了好多私货啊

38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尼玛。。。。。。这些人是闭着眼打分吗?这种优质电视剧打7.5不丧良心吗?低质量麦麸和油腻言情剧大行其道,这种精心制作的剧却连宣传都不敢,真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啊,心痛。我五分不改了,就算后期崩我也能靠n刷前六集活命了,真的拍的,演的,编的都太太太好了。

40分钟前
  • 真知棒棒棒
  • 力荐

看了四集想看又不想看。受不了一个太子这么惨,老是哭哭啼啼

44分钟前
  • ✺◟(∗❛ัᴗ❛ั∗)◞✺
  • 还行

这个评分低了,真的,别指望我国观众有啥文史和艺术素养了。

45分钟前
  • 崖枯木落见天心
  • 力荐

如果我没听错,这部剧应该全员是原声台词。黄志忠王劲松张志坚这些老戏骨没的说,就连ww的邱心志都是原声且不出戏,真的佩服所有演员的用心。我们终于不用听季冠霖边江乔诗语阿杰谈恋爱了。

48分钟前
  • 依萍暴富了吗
  • 力荐

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剧情,你以为你是在煎蛋吗,翻来翻去的,傻子都猜到的剧情,有本事像琅琊榜那样,隔几集连同之前埋的线,才一次过破局,后发制人,现在发行方吹自己比长安十二时辰还好,是媲美琅琊榜的力作,抱歉,我只觉得是小孩子过家家的剧情,政治权力斗争又不是请客吃饭,角色天天哭,这是干嘛呀展示眼泪的力量吗

52分钟前
  • 胡迪大咗叫胡哥
  • 较差

这部剧的节奏感真的可以给个满分!大陆一些团队似乎找到某种法门,抛弃掉了港台那种速食节奏,开始慢慢老派起来。说是架空戏,却开始照着从前的路子走,越来越注重文学性,越来越稳重悠闲。认认真真的讲故事,安安静静的表演,一字一句,一眉眼一投足的斟酌。衣褶纹理,剧情编排,台词表演,处处用心。也终于可以让我放下手机,看着大屏电视,心无旁骛的享受这时间。在明知道可能会被忽视,但依然纠缠于每个细节,将品质做出来的团队,于这时代而言,都是了不起的匠人,坚实倔强的敬业者。

55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60集?看了两集不喜欢

57分钟前
  • 不重要的欧欧
  • 较差

原著粉报道~ 点茶这件事在原著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动作意象,定棠精于点茶,他的茶道是皇帝手把手教出来的,而定权虽然有老师提点,却始终觉得内心空荡。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象梁园太太笔下“咬盏汤花”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真的还原在了剧里。这部剧在点茶还有礼仪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考究,可以说是文化底蕴深厚,不论是台词还是人物举止,在风格上都古朴而风雅,也期待定权笔下的“金错刀”。

6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