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追凶

悬疑片意大利,德国,法国2017

主演:托尼·塞尔维洛,阿莱西奥·博尼,洛伦佐·里凯尔米,让·雷诺,加拉泰亚·兰齐,米雪拉·塞尚,卢克雷西亚·圭多内,丹妮拉·皮耶萨,雅各波·奥尔莫·安蒂诺里,玛丽娜·奥奇奥诺

导演:多纳托·卡瑞西

播放地址

 剧照

迷雾追凶 剧照 NO.1迷雾追凶 剧照 NO.2迷雾追凶 剧照 NO.3迷雾追凶 剧照 NO.4迷雾追凶 剧照 NO.5迷雾追凶 剧照 NO.6迷雾追凶 剧照 NO.13迷雾追凶 剧照 NO.14迷雾追凶 剧照 NO.15迷雾追凶 剧照 NO.16迷雾追凶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12-07 20:11

详细剧情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上,大雾引发了一场交通事故,失事司机就是前来调查少女失踪案的警探沃格尔(托尼·塞尔维洛 饰),中学老师马提尼(阿莱西奥·博尼 饰)是他锁定的嫌犯。在心理医生弗洛里斯(让·雷诺 饰演)的疏导下,沃格尔缓缓道出幕后真相,一场酝酿已久的更大阴谋也逐渐显露真容。  改编自畅销全球的惊悚小说《雾中的女孩》。

 长篇影评

 1 ) 分享一下我那不靠谱的推理

看完谜案追凶,寓意倒是看得明明白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过故事到底讲的是个啥一点头脑都没有,然后翻了翻豆瓣和知乎评论,还是看不懂的样子。算了,自己上吧。

正文开始(最好是看过电影再看哦):

剧中一共出现9个主要剧情人物:被害人、警察、教师、心理医生、偷拍男孩、时髦的女记者1、轮椅上的女记者2、被害人父亲、被害人的漂亮的的好朋友。(感谢知乎小伙伴的提醒)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确保真实且连贯的剧情只有警察与心理医生之间的谈话。就连新闻报道也不一定属实。

首先,捋一下每个人的剧情点:

1.被害人:1非常非常爱猫;2半年前的夏天在海边遇上一个男孩子奥利维。

2.警察:1本来应该先收到一本日记,实际上到后面女记者2才给他;2利用舆论,制造凶手;3挖录像带时有人跑过(声音形式);4面对心理医生时最先称什么都不记得,其实什么都记得。

3.教师:1为什么别人看到他的车后下意识要跑而不是辩解清白?2为什么在手腕上写下o?3为什么杀害女孩是药物注射?4教师原先没有胡子,后来听妻子的才留了出来;5半年前搬来小镇。

4.心理医生:1一定是30年前的雾人;2为什么警察出车祸后找心理医生看病?3为什么一下子就注意到警察衣服上的污点是血迹?

5.男孩(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他身上的细节有点过于多了):1为什么在祝福行动中拿走一只猫玩偶?2每周二找心理医生咨询;3养蝎子;4因为偷拍情侣被抓过;5一年前搬来小镇。

6.记者1:1私下找教师想一起搞警察;2准确的埋伏在破酒店的屋子里突击采访警察

7.记者2:警察从她这里了解到雾人的信息,并答应给她一个真相。

8.被害人父亲和被害人的好朋友:父亲打电话骚扰这个女孩(女孩接起后就挂掉),导致女孩不再接陌生电话。

这些人的关系图:男孩是中心人物呀

主要人物关系图

其次,我的推理结果是女孩已经身亡,凶手是男孩。

1.教师不是凶手:1导演在最后暗示女孩是被药物杀害,但是教师没有手段获取足量药物;2他的手机号是陌生号码,给被害人好朋友打电话不接才发的短信,这是偶然,不可能提前放入他的计划中,所以警察的关于教师就是想让人怀疑他自己的推论不成立;3车上有猫毛,说明还是与被害人有关系,比如还没留胡子的他和被害人在海边见过,来到小镇后两人继续见面;4为什么当替罪羊:金钱。两人见面被男孩偷拍到,不想破坏自己家庭;5录像带是他和记者1后来在搞警察上达成一致,录像带中的女孩可能是记者1扮演(记者1还让人在林子里暗中观察,好提前去酒店埋伏);5为什么在手腕写下o:maybe纪念被害人吧

2.凶手是男孩:1可以获得抗精神药物、蝎子毒液;2时时刻刻偷拍女孩,了解周围邻居作息、女孩作息行程和习惯;3父亲家暴,他也有精神问题,并被医生引导;4;他去祝福行动中拿玩偶时警察分析过一段凶手心理(其实按照这个节奏走,男孩肯定是凶手,但后面引出录像把注意力转移走了):

3.警察最后杀没杀教师:我认为没杀,一切为了给医生下套。真实情况时已经抓到男孩,审问之后返回小镇抓30年前的一代雾人医生。他以车祸后记忆缺失为理由去见医生,讲述失踪案时故意说错凶手,表现自己愚蠢和冲动,让医生放松,逐渐露出马脚。医生是男孩的心理医生,知道一些内幕。也许就是医生在治疗男孩中给他埋下成为二代雾人的种子,不然男孩为什么会同样选红发雀斑女孩进行跟踪?

4医生:在警察说完只钓一种鱼的渔夫可能就知道自己露陷了,于是回家车都没往车库里停,先看看妻子,后看看战利品,等待被捕。

大家一起来交流呀,里面混杂着一些我的想象,还是不够严谨。这部电影非常烧脑,剧情和真相要专门捋才行,但是讽刺和寓意却十分浅显易懂。该费脑的地方费脑,该让人体会的地方容易理解。很难得了。

 2 ) 迷雾重重,真相清清

严重剧透!

大致剧情:

调查女孩安娜露失踪案的探长遇车祸,记忆不清,警方找来心理医生配合调查探长问题,探长逐步回忆这次探案经过。

真凶就是教授,看到电视上超市炸弹案嫌犯因证据不足被释放,获得国家赔偿百万,教授生活窘迫,于是策划模仿迷雾人绑架杀害了女孩安娜露,利用跟踪拍摄安娜的男生,开车出现在其镜头中,让警方怀疑自己是凶手。关键在他犯案滴水不露,警方找不到尸体也找不到他作案的任何证据,所以敢于冒险让自己成嫌犯。

通过警方调查和媒体推波助澜,他一度得偿所愿,被无罪释放后名声大噪并从中得利不少。

在电视台后台准备接受采访时,教授手腕上模仿受害女孩的标记被探长看到,因为这是女孩在日记中写的,没看到女孩和日记的人不会知道这个图案,探长就断定教授是真凶,但因为找不到任何证据能证明,又因为之前他侦办的超市炸弹案嫌犯就是因证据不足被释放,这次又被教授耍弄,探长不想重蹈覆辙让凶犯逍遥法外,亲手杀了教授,进来的女警给探长带上手铐,加上探长身上的血迹,说明所言属实。跑路途中因为大雾出了车祸,造成短暂失忆或是装作失忆,所以警方找来心理医生协助调查。

探长问题调查清楚后,心理医生回家露出真面目(床上睡觉的是老女人,只能是他老婆),翻出藏有六缕头发的盒子,他就是三十年前的迷雾人,杀害六位女孩的真凶。

有豆友说片尾听到警笛声,估计是国内版后加的,广电有规定,国内上映的片子结尾不能让罪犯逍遥法外,特意加了警笛声让观众以为他会被抓。看过的有几部影片国内版因此修改了结局。

而这个警笛声可能也干扰了一些观众对影片的判断,以为探长故意来套话以抓捕迷雾人。

我看的国外原版,没有警笛声,而且片中没有任何警方线索指向心理医生是迷雾人的情节,所以他依然逍遥法外,只是让观众知晓。

 3 ) 到底谁是凶手?

首先说下这部电影的题材还是不错的,教授,心理医生,男孩都有嫌疑,撑起了整部悬疑影片,然后包括影片中出现的记者、警探、教授围绕【真相并不重要】这个逻辑展开。给片子打了四星是因为我觉得有不少漏洞或者说是牵强的东西,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哈欢迎讨论

1、开头心理医生开车从小镇外面进入小镇到回来睡在旁边的女人到底是谁?那副床头照里有啥?看不清

2、女孩父亲去警局说他对女孩闺蜜有兴趣是不是只是为了衬托警探对真相没兴趣只是为了女孩案的名利

3、女孩父亲和教授碰面时拿着斧子是干什么用的?

4、女孩闺蜜是非常好的朋友,为什么女孩失踪她一点都不沮丧

5、男孩暗恋女孩,拿走玩偶,拍教授,特别是养的蝎子,是不是作者给他安排嫌疑的一个工具

6、教授的O是不是有点牵强?为了纪念?为了虚荣?好像都大可不必吧

7、教授如果绑回的女孩为什么车上没有DNA?

8、女孩书包的那个房子为啥床头挂了这么多猫的照片?

教授,心理医生,男孩都有嫌疑,但我更偏向于教授,因为他讲课时提到了杀人为了金钱那段,动机就像警探说的那样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他在拿斧子的女孩父亲路过后重重的喘了一口气,这个我觉得作者在暗示什么。至于心理医生可能性稍小,虽然是雾人实锤,但是他不是镇上人,影片提到警长拍手邻居都会注意到,女孩几分钟就失踪大概率是摸清邻居们规律的镇上人所为,而且他心脏病加手臂生理因素可能也导致他没办法继续作案,相反,我觉得他是男孩的心理医生,可能会引导男孩成为他,作者结尾稍显仓促,但是重看一遍细节会明朗不少,整体这种略偏开放性的结局可能也正衬托了那句【真相并不重要】,每个人的心里有住着一个魔鬼吧...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4 ) 过于生活化的悬疑片,剧情不够精彩

剧情不够紧凑,很生活化的悬疑片,其实容易拽瞌睡。我拽了几回。看到一半,就猜出心理医生必有问题。因为,一般连环杀人案的凶手都会有病态的执着。心理医生说他只钓红鳟鱼时,我已有数。

关于结尾,我有两种看法:一是可能医生和教授是共犯。二是可能医生单人犯罪,教授只是为了赚赔偿金配合医生演戏,实际未参与杀人。

结局太假,好吗?资深老道的探长会上这个当?探长查案都不带助手,单人行动?图个啥?他信不过自己助手?探长需要亲自动手杀死他认为的犯人?亲自犯罪?为了啥?是不是剧情铺垫太少?

整部片子明明可以用最多1.5小时搞定,偏偏拖沓。里面对于人性的复杂,提了一点点。因剧情不够精彩,我只会给5.5分哦。

 5 ) 迷雾追凶

个人自用非影评 剧透勿看

2021-8-5迷雾追凶爱奇艺

小镇里16岁女孩失踪探长和助手前来调查警力有限而且警察还不愿意加班探长说如果你愿意面对良心谴责小镇只有加油站一个摄像头镇里居民都信仰狂热的宗教

探长到女孩父母家做笔录得到一本假日记本宗教家庭从女孩家出来探长拍拍手邻居都纷纷探头观看女孩失踪却没人发现证明是熟人作案

女孩父亲告诉探长自己做错过一件事就是给女儿同学打电话一接就挂掉

探长找到女记者答应提前25分钟给她消息记者制造自发祈福活动祈福活动中滑板男孩拿走一个纪念品

滑板男孩有精神疾病脖子上总挂着摄像机偷偷拍摄失踪女孩探长偷偷来到滑板男孩家电脑里发现失踪女孩身边有一辆白色吉普车

白色吉普车是教授的教授老婆曾经出轨教授选择原谅一家三口搬到小镇里家庭比较贫困老婆没有工作女儿叛逆女学生请求教授教自己戏剧教授发短信让她到家里来

记者开始围住教授家教授成为嫌疑人做了DNA等调查律师找到教授告诉他探长喜欢利用媒体舆论

超市爆炸案嫌疑人在超市安放炸弹探长找到一个嫌疑人嫌疑人在监狱关押四年被判无罪得到赔偿一百万但是中风了家人朋友也都弃他而去

电视里律师说这是探长的把戏把民众和媒体的注意力从真相上引开

律师告诉教授不要让他相信自己无罪女记者告诉教授如果他承认可以得到一大笔赔偿

女学生告诉女记者教授给她发的短信教授老婆带女儿离开

探长找到教授教授在女孩失踪当天去了山里徒步手被树枝割伤探长在车里发现猫毛失踪女孩在家门口养了一只流浪猫探长告诉教授如果找到这只猫教授就完了

河里打捞出失踪女孩背包教授正在课堂讲述作家成功的第一步是模仿探长前来带走教授女孩背包的血迹发现是教授的教授被逮捕

探长收到短信说教授是无辜的探长打电话过去对方是轮椅女记者30年前失踪过6个雀斑红发女孩女记者称凶手是迷雾人但是没有人相信女记者女记者拿出失踪女孩的真正日记日记是女孩要寄给探长的女记者只想得到真像

探长打开日记女孩喜欢上一个男孩在手腕纹了一个o明信片里有一张照片探长来到照片里的森林墓地从旁边挖出一个包裹里边是录像带探长看录像带里边是一个人拍摄旁边是失踪女孩探长来到一家被封禁的酒店酒店房间里探长撕毁录像带旁边房间涌出大批记者说探长要撕毁证据教授被释放律师告诉教授去起诉这样并不是吃失踪少女的人血馒头

探长给女记者打电话探长要上电视后台探长看到教授教授的手腕处有个o回到小镇探长杀了教授探长出了车祸身上有血迹被警方带到心理医生处

探长与心理医生聊天说出一切事情

教授从电视里看到采访超市爆炸案的嫌疑人教授利用寻找流浪猫带走失踪女孩因为是学校老师女孩没有防备教授给女孩注射女孩死了教授对着镜子拍摄把明信片寄给探长教授故意给女学生发短信引起怀疑故意割伤手留下血迹让探长栽赃自己

心理医生只钓一种虹鳟鱼曾经得过心脏病谈话结束探长被警方带走

心理医生回家打开一个箱子里边是六缕头发警车呼啸前来

民众不会理解只会怪罪

 6 ) 关于凶手到底是谁

杀害女孩儿的凶手是教授,迷雾人是心理医生。

而且我认为探长并没有被抓。影片最后探长被带走也是故意为之,探长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一气之下撞死教授?他这样做,为的就是让医生放松警惕,并且探长临走之前的那句话也提醒了医生,所以医生回到家中,先看了看自己的老婆有没有睡觉,然后才拿出了自己的“收藏品”。

 7 ) 魔鬼最愚蠢的罪就是虚荣,结尾最致命的误导就是警笛

1、影片开始,熟睡中的心理医生被叫醒到自己办公室,为了鉴别车祸中的探长是否真的“失忆”,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心理医生家在小镇阿维肖的外面,第二办公室或者任职的医院是在小镇里。

2、探长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并表示不想被扣押也不想见心理医生,结合下面剧情心理医生全程侃侃而谈毫无戒心和压力,这些说明两点,一并不是探长和警察演戏来侦察心理医生,二心理医生如果再次犯案见到探长必定有戒心,即使不会紧张到露马脚也没必要和探长促膝长谈,找个机会打发掉探长更为合理。

3、心理医生一眼看穿探长的把戏,车祸无伤说明衬衫上的血迹不是探长自己的,慌不择路发生交通意外是在逃窜而不是大雾!那么影片正式开始。

4、只有一条路通往小镇,也就是说此案排除外地人作案的可能。

5、女孩妈妈给探长的手链,跟后面猫脖子上的手链很相似,都出自女孩之手

6、探长通过拍手后邻居的反应确定为“熟人”作案

7、探长调来直升机、警员及若干志愿者组成声势浩大的救援队,结合后面的记者团,说明探长很喜欢大张旗鼓,破案思路等同于“炒作”。。这时女孩爸爸交给探长假日记,并说明他对女孩闺蜜的性欲望,这里是为了表现闺蜜的人品(闺蜜人设喜欢引诱老男人),为后面教授利用闺蜜自毁人设做铺垫。探长明显对此类事情毫无兴趣,也暗示女孩爸爸不要多事。

8、探长找来“心腹”女记者举办一场哀悼仪式,通过仪式偷拍男孩和教授开始登场。

9、助手告诉探长偷拍男孩名叫马提亚,有轻微精神障碍,主治医生正是片头的心理医生,那么结合片尾是否是心理医生再度作案?这里导演布下悬疑有意误导。

10、镜头一转,探长偷摸来到男孩家,之所以偷摸是因为探长为了保护男孩不被媒体曝光(十几岁的孩子不太可能是绑架者),同时又期待男孩能提供线索。这里也能看出探长的破案手段剑走偏锋也极为令人不齿

11、教授策划好一切,时间选在23号清晨,事前假意询问参加面试的妻子是否陪同他一起去山中徒步。教授傍晚回到家,妻子询问受伤的左手,结合后面可以看出从诱拐到拍照、扔书包、寄日记、埋录像带、处理尸体也就花了一天时间,颇为麻利。

12、教授坐在餐馆向女孩闺蜜发送暧昧短信

13、下面就是教授和探长正面PK,一个是各种演,另一个是各种栽,各怀鬼胎,其实也是心照不宣以期达到各自目的。

14、警察上门做DNA和指纹采集同时也偷摸按装了监听器。教授做完案清洗了车子,然后再沾上猫的DNA,结合后面对质时否认家中养猫,但又无法做出解释,目的是确保让探长抓住把柄,让自己深陷其中

15、教授建凉亭时故意又割伤了自己,目的是让已经止血的伤口重新渗血,方便留下那道血迹

16、教授独自走在伐木场的泥泞小道,这时女孩父亲手持斧头迎面走来,两人对视一眼,教授顿时腿软,但是对方却毫无怒气。这个镜头不知导演何意,是凸出教授心虚?还是为了表现女孩父亲不为流言所动的高贵品质?

17、镜头一转,潜水员似乎找到了什么,结合闪现的满墙猫的照片,本以为会是猫的尸体,结果是书包,没错就只是书包,这里导演是卖了个萌吗,书包要像尸体一样盖着白布捧在手上?【哭笑不得】

18、本片剧情大纲通过教授之口缓缓道来”模仿,就是从前人作品中收到启发;邪恶才是推动故事的关键;你得找一个无罪之人当祭品推动剧情;主人公要表现的模棱两可,引起所有人怀疑;现实中杀人是为了钱”

19、探长第二次收到清白短信后得知三十年前迷雾人案件,这里要注意轮椅记者之所以说能洗清教授嫌疑,不是作案手法与三十年前相同,仅仅模仿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寄出去的日记同时还有探长的名字!这是什么?这是来自一名经验丰富心理过硬、屡屡作案又逍遥法外的凶手的蔑视和嘲讽!记者想当然的认为这一挑衅行为不可能来自一名“生手”,所以假如这是凶手寄出的,那教授自然可以洗白。而教授正是利用了这一惯性思维,让记者成为自己的传话筒。。。

。。。。。。。。。。。。。。。。。。。。。。。。。。。。。。。。。。。。。。。。。。。。。。。。。。。。。。。。。。。。。。。。。。。。。。。。。。。。。。。。。。。。。。同时这里的剧情也出现了BUG,日记是失踪当天寄出来的,假如探长在第一次收到清白短信时就给轮椅记者打电话呢?那么他在做伪证之前就被拍到毁坏证据(录像带),那教授就不会被收押起诉,也就不会获得赔偿,这个地方我认为是导演的失误。

20、探长撕毁录像带的动机导演诠释的不够充分,这里我只能大概的推断一下。。。首先探长打开日记本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和照片,没错是十字架的坟墓照片,这里探长第一时间想到尸体是否埋在此处,毕竟没有尸首无论如何法官都不会定罪的。然而接下来并没有挖到尸体,只有一盘录像带!那么这盘录像带告诉了我们什么?没错就是被害地点!探长此时心中暗喜以为尸体就在那里,然而床上连个渣都没有,试想下一路按图索骥屁都没找到,纯粹浪费时间,这明显被对方耍了呀!恼羞成怒可不就把录像带撕毁了嘛,合理不。(反正我是尽力了)

最后说一下,那个大饭店是被查封后教授进去的,而不是杀完人后才查封的,至于为啥没有监控拍到那就只能问导演了,毕竟理想化设定是任何艺术作品都避不开的。

还有扔书包时是先割伤左手,然后右手扔包,书包上是没有血迹的,这才有后面探长的栽赃。

==========================================================================

“魔鬼最愚蠢的罪就是虚荣”

 短评

节奏太拖沓了,理解比较困难…警探无辜也不无辜,一群愚民…心理医生是雾人,教师借机模仿并且嫁祸…

10分钟前
  • ~黄瓜花~
  • 还行

7/10分。故事不错,就是有点故弄玄虚。节奏上太慢了,没惊悚起来,更偏剧情片。影片前半段跑偏严重,前一小时剪掉一半丝毫不会影响后续剧情发展。故事本身的转折不错,但重要转折的地方总觉得差点劲儿,没有让人恍然大悟的感觉。最后让雷诺那段结尾倒是不错。

15分钟前
  • Alec
  • 还行

还是很惊喜的,觉得节奏刚好。很迷文学元素的悬疑片,果然有小说支撑的片子故事架构上有够丰富的。另外前半截一直在出戏,怎么看托尼老爷子都是绝美之城里的花老头。

19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小说作者自己拍上了……然让·雷诺出演就是泄底啊……想到暗流……

23分钟前
  • Mumu
  • 还行

欧洲片真是能把任何题材都拍闷啊。关键点没看懂:为什么把警察引到现场就证明清白了?

25分钟前
  • 横丫肠
  • 还行

故事其实真不错,结局也是留了个意外…但是作者大大你自己拍,把节奏放这么慢是为了得瑟?

2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媒体爆料,公权栽赃,文学联想,论如何最高效益地消费罪案。即便最后直接抖出真相,依旧能营造开放结局,也算厉害

29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上联:连环杀手心脏病发退隐江湖扮心理医生,下联:中学教师照猫画虎布局杀人骗国家赔偿,横批:警察媒体推波助澜

34分钟前
  • BGD
  • 推荐

悬疑小说作家的电影长片处女作,从推广自己的小说角度来说,效果可以了。有着Jean Reno特出这种直接泄底的casting,最后反转闪回解说时还能制造了点惊喜也是不易。就是前面节奏慢剧情散,不知道是想拍社会讽刺功力不够,还是单纯铺线铺不好,Vogel换个人演我都撑不过前半部。

36分钟前
  • \t^h/
  • 还行

最后直接呈现暗示心理医生犯罪的画面与证据,推翻之前所有的论断以及证据,没有过渡,太突兀了。

3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魔鬼最愚蠢的罪就是虚荣"这句话适合侦探和叫兽如果不是侦探踩界式的破案方式叫兽也不会利用他来达到自己名利双收可是蠢在不看日记还要寄给侦探且在手腕刻○赤裸裸的把证据展示给侦探看 气的侦探剁了他结尾点明心理医生即是30年前的"雾人"只钓一种鱼即只钟爱红发雀斑美少女这种人渣居然还是心理医生 他才该看病吧

40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还行

魔鬼最大的罪恶是虚荣,疯狂想起南大碎尸案(因为一直觉得该案凶手和片中凶手设定一致)。节奏实在缓慢,剧情偏爱故弄玄虚。Jean Reno又会法语又会意大利语太厉害了!看到一半终于缓缓认出男主是《绝美之城》的老头男主。帅大叔Alessio Boni剃胡须前像皮尔洛剃胡须后像Vincent Cassel。欧美文艺片的小镇追凶模式真是常见啊。(国内则是小城犯罪模式= =)

44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UCI cinema B 过半后开始发力,结尾处的Toni Servillo和让·雷诺简直惊掉了我的眼镜。

49分钟前
  • scholarschwein
  • 推荐

作者自己当导演改编自己的作品也是厉害,片子属于反推理的概念,最后的逆转还可以,甚至还照应了中心句:魔鬼最愚蠢的罪行是自负。但是前面拉拉杂杂拍了一大堆实在是看不出目的的剧情,而且最后的逆转没有铺垫也是硬伤。

50分钟前
  • 女巫
  • 还行

看睡了两次,原著小说作者自己拍的电影处女作。其实这个文本还有点意思,就讲一个傻逼老警察,办案手法只会依靠媒体造势替自己查案,职业生涯曾造过著名冤假错案,一小镇文学教授盯上了这个老傻逼,自导自演女孩失踪案,然后等着被老傻逼“冤枉”来索取国家赔偿(其实这种主动求冤枉然后索要赔偿的案子很多,但很少有人自己犯案,一般都是去顶罪)。应该说剧情铺垫上充分展示了老警察是多蠢,它催眠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点上不加节制,其次这片废戏也过多(老警察看个录像带也要展示拿录像带进办公室打开录像机的全过程,编导脑子有病吗),最后还揭示一下让雷诺的心理医生是连环案真凶,拜托,连环案真凶这事也没铺垫啊谁会关心?直愣愣的扔出来这个包袱是想吓死谁?全片处理的压抑、沉闷,但是装罪犯来换国家赔偿这种事有什么新鲜的?而且为赔偿还真杀人?

5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很差

节奏把握的不好导致反转缺乏力度

57分钟前
  • CathShero
  • 还行

作家把自己的小说拍成电影,这个完成度可以哒,镜头语言还是蛮丰富的,一点都不闷。把侦破转向媒体秀场这个人心角度,受害者倒被架空了,我反正不大看过这个角度。演员有塞尔维洛老爷耍帅即可。

58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同类可看《不可饶恕》、《高度怀疑》和《理查德的哀歌》,相似的题材,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

1小时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还是有点意思, 就是这叙事搞得有点乱

1小时前
  • 豆友1174140
  • 推荐

6.5分。悬疑气氛设置得很不错,封闭的小镇中的绑架犯,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抓人的。但可惜讲着讲着就走偏了,中段我还以为是《狩猎》,最后竟然反转失败。但无论是当年的雾人,还是如今的教授,为了情节推进都有大量的逻辑漏洞,导致整体的观感快速下降。

1小时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