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事

科幻片美国2008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布拉德·皮特,朱莉娅·奥蒙德,芳妮·A·钱勃丝,伊莱亚斯·科泰斯,杰森·弗莱明,大卫·詹森,蒂尔达·斯文顿,艾丽·范宁,乔安娜·塞勒,乔什·斯图沃特,丹尼·文森,塔拉吉·P·汉森,马赫沙拉·阿里,菲奥娜·黑尔,唐娜·杜普兰提尔,兰斯·E·尼克尔斯,特德·曼森,克莱·卡伦,菲利斯·萨莫维尔,杰瑞德·哈里斯,麦迪逊·贝蒂,汤姆·埃沃雷特,克里斯托弗·马克斯韦尔,伊利亚·沃里克

导演:大卫·芬奇

播放地址

 剧照

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2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3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4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5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6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3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4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5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6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7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8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19本杰明·巴顿奇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15:06

详细剧情

飓风正在侵袭美国新奥尔良,一位病危的老妇睁开了她的睡眼。老妇名叫戴茜(凯特·布兰切特饰),她叫女儿凯若琳(朱莉娅•奥蒙德饰)为她阅读一本日记。这本日记的作者叫本杰明•巴顿(布拉德•皮特饰)。本杰明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之时,但生来便像个老人的他被父亲当作怪物,被遗弃在了养老院。本杰明在养老院与老人们一起生活。但谁都没有想到,本杰明逆向发育——越活越年轻!也许“越活越年轻”是某些人的梦想,但真正这样成长的本杰明却有了别人无法理解的烦恼与快乐。穿越半世纪的世界变革,本杰明身处其中,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感受。  为何母亲会让自己念这本日记?本杰明•巴顿此人与母亲有什么关系?凯若琳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与好奇之中。

 长篇影评

 1 ) 让我们循着意义重新活过 然后像婴儿般的死去……

——我们总渴望有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人生,但生活却是在时间的流驶中显得那样厚重而美好,并教会我们生命的真谛。

——每每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开始怀疑的时候,每每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每每当我们觉得自己对命运变得力不从心的时候,总会有《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理想是现实的,世界是可以为之奋斗的。

——你可以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你可以做一个激情洋溢的艺术家,你可以是一个愤情,可以是一个文青,也可以是任何人——因为有些人生于河畔,有些人击于闪电,有些人长于音乐,有些人精于艺术,有些人敢于游泳,有些人明于纽扣,有些人了解莎翁,有些人是为母亲,有些人,能舞蹈生命……Just to be the one you wanna be.

这部电影很多人向我推荐过,我也一直想找来看,并且在一次逛IMDB时惊异的发现它的评分高达不可思议的9.6——当然现在没有那么高了。
很多人抱怨电影情节冗长,很多人看到最后也不明白导演到底要讲什么,甚至有人看到中途便得出结论——这又是一部故弄玄虚的赚人眼泪的片子。
然也?非耶?

其实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我们做事之前总会问:“有什么好处么?”“有什么意义?”“结果会怎样?”——诚然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有些东西是不求意义、不求结果的,至少在我眼中,《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就是这样的存在。

有人曾给出一种看电影者的分类——为求得到感悟,抑或为求得到娱乐。于是像我们这种看完电影唏嘘不已的人往往就被归为前者,并且被部分人斥之为“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然后我想说,是,因为在看《赤壁》的时候我们的笑声绝对比你们来的爽朗,来得无邪。

其实像《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这样的影片是的确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审视的,只有进入了导演为我们设计的那个节奏,我们才能从中感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意义——正如一千人一千哈姆雷特一般,一千人同样有一千个本杰明的意义所在。

本杰明是不幸的,在未老先衰的状况下出生,伴有严重的心脏病没、关节炎、器官退化……这使他的成长要经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也直接导致了他被伤心欲绝的父亲抛弃。
但本杰明又是幸福的,他被好心的奎尼收留,他可以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甚至于超脱的姿态观察他周围的世界,他可以越来越年轻,越来越英俊。但似乎就像老子说的一般,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本杰明却又在记忆丧失,心智退化中死去,不曾留下任何最后的遗言。

——但作为一个婴儿死去的本杰明何尝不是幸福的呢?

相信你我都记得那位老妇人所说——
“钢琴不是关于你弹得有多么好,而是你对所弹的有何感悟。”
一部电影不是关于评论界说它有多么好,而是你对它有所感悟。
而我,尊重你的感受。

 2 ) 晚安,本杰明•巴顿

推荐理由:一向阴森森的鬼才大卫•芬奇突然具备了人性。 片 名:《本杰明•巴顿奇事》 导 演:大卫•芬奇 主 演:布拉德•彼特、凯特•布兰切特、蒂尔达•斯温顿、茱莉亚•奥蒙德 出品时间:2008年 奖项提名:第八十一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等在内的十三项提名 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 呵,我早该料到,如果一定要在好莱坞找一个人来拍摄时间,拍摄时间的流动,它的湍急与缓慢,拍摄时间对人的苍老,对生命的腐蚀,对爱情的试炼,能够把它拍得既深沉又细腻,既哀艳又释然的那个人,应该是大卫•芬奇。 不错,大卫•芬奇是个浪子,热衷黑暗,一向借由电影探究人性波澜诡谲的暗部。 但倘若不是对这世界用情太深,他又何至于那么愤怒,像《搏击俱乐部》;何至于那么无望,像《七宗罪》;何至于那么垂头丧气视人间如同末世,像《异形3》像《十二宫》。 所以这部《本杰明•巴顿奇事》,真是值得小心了列位看官,鬼才的身上倘陡然闪现出人性之光。 故事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一个短篇,说是有一个婴儿,生来是个老人的模样,一身老年病,行将就木,之后,他开始逆着时间生长,每一天都变得比从前更年轻。 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固然异于常人,但电影却并不刻意对他作边缘化处理,在大卫•芬奇的镜头里,本杰明不过是时光潮中一名逆流而上的普通人,一样有困惑,有情动,有桩桩件件避无可避的失去。 是,原本没有那么多惊世骇俗,在时间的旷野中顺行也好逆行也好,终究要不多不少,恰恰过完我们相当有限的一生。 私心里,我是乐意看布拉德•彼特跟凯特•布兰切特谈情的。 故而我为那一幕心折:黛西穿红裙,肩线菲薄,蝴蝶骨凛冽欲飞,金红长发垂落如绸缎,在泛着水光的凉亭,她赤脚为本杰明跳了一支舞,以舞,探究肉身何以有无数种可能。我相信那一刻,观者本杰明与我一样,被深深地魅惑了。 呵,本杰明和黛西,两列人生相向而行,数度擦肩,电光石火,几番聚合离散,在时间匀速的流动里,他们各自美艳,艳绝人寰,之后萎顿,挫骨扬灰。 但好在,万幸有这个“好在”,他跟她在岁月的中途曾有过抵死缠绵的交集。 那时她已不再青春凛然眉目昂扬,而他也已走出衰朽的阴影,两个人还来得及,恰到好处爱恋一场,还来得及在家徒四壁的房间做爱,在客厅里野餐,那时候甲壳虫乐队正大行其道,他们还来得及在对方怀里,听一首披头士再睡。 一点也不奇怪,他们每爱一天都像末日,只因这是他们对于“明天”,仅有的,卑小的,抗辩。 同时代女星,倘一定要我挑一个来偏爱,不用想,是凯特•布兰切特。 因为她够复杂。凯特繁复的表演层次令她足以幽然潜入每一个角色,填充它,使它变得饱满,使它瞬间具备前尘往事,并且从此逃不开生老病死,——凯特无疑是那种能够把一个高度概念化的人物准确地带到红尘中来的演员。 我记得片中,黛西在游泳池边喘着粗气,一面扭头看隔了几条泳道一个年轻女孩蓬勃健美的身体,她的表情静下来,僵住了。 一句台词也没有,但凯特那个眼巴巴的神情,令我知道,此时此刻,她想起了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又过了一会儿,她把头埋在臂弯里,哭了,仍然,一句台词也没有。 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多半在江湖浪迹 —— 成长于养老院,见惯人间的来去。初夜在新奥尔良的妓院。 第一次喝酒是跟父亲一起,萨泽拉鸡尾酒,掺威士忌。 初恋在俄罗斯,爱上有夫之妇,夜夜在旅馆私会,有时又开一瓶香槟在落雪的街头边走边喝,他浪漫起来也真是无敌。 参加过二战,爱过,有过一个女儿,去过印度,最后死在爱人怀里,以一个婴儿的形态。 其实写出来倒也平常,但这是头一回,在电影中,我感受到时间的深度,以及它湮盖而下势不可挡的非凡力量。 线性时间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不可逆性。 可以说亘古以来人类出尽百宝所做的一切,匍匐于神性的庙堂或是追随科技飞速奔跑,都是为了超越它。 然而,被时间俘获,是所有生命体共同的宿命。 我猜大卫•芬奇是想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吧,大千世界如此莫测,有人曾被雷击中七次,有人周身布满刺青,有人游泳,有人能背诵莎士比亚,有人是天生的母亲,甚至,有人逆着时间生长,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年轻,但我们当中的每一个,其实也一样孤独,一样经历四谛法门,苦集灭道,在爱与死的面前,天网恢恢,我们一个也逃不掉。 纵然如此,纵然个体的生命轻如微尘,但也一样,要有勇气过得丰盛。 2009-2-14

我的微信公号:逍遥兽

 3 ) 奇事不奇 童话而已

 这部火热的电影被赞誉为“带有童话色彩的现实主义故事”。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全部内涵仅止于此。许多交口称赞的评论和影片本身一样地词藻华丽,却中规中矩。

结尾关于“有些人”的一分钟,的确让我眼前一亮。醒悟:原来影片除了和Button有缘无份的Daisy,还有这些人在。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关于人生的史实。回忆一下,悔恨的父亲、博爱的养母、梦想不灭的间谍夫人、战斗中牺牲的船长,这些人,哪个指引了Button不一样的人生?哪个受Button非凡的人生经历所影响?刻薄一点地说,他们只不过是那段爱情故事以外的漫长情节的苍白填充。
23岁的Button目睹船员们在战争的炮火中死去,战后回到家乡的他只是幸运的那一个。抛弃了他的父亲在Button的前半生中数次造访并讲述家族传奇,Button似乎只是一个父亲死后将他安葬的聆听者。离开怀孕的Daisy,直至十数年后以青年的面目再度出现,期间似乎只见女人的无奈老去,Button又去了哪里?Benjamin Button,七岁时从轮椅上颤颤立起,时日无多时变作一位失忆孩童。逆流人生的内心变奏又在哪里?于此我真是没有慧眼。
David Fincher花了那样巨大的篇幅极力雕琢Button与Daisy之间,与其不如说是Brad Pitt与Cate Blanchett之间不受超自然外力阻挠的不朽爱情。末了,他在结尾处用了一个看似妙笔的点缀,提醒观众不要忘记对于主题相当重要的另外一票人。不过对不起,这个举措没有改变我的看法,即这部电影的主题仅限为本杰明巴顿的生理奇事和爱情奇事。
“前面雍容芜杂,中间甜腻煽情,结尾匆促萧索。”摘自某篇评论,这番笔墨让我为之一振。然而这些所谓的“缺点”依然能够让该评论人对这部电影加以盛赞,对我来说真是有些匪夷所思。

我并无意以上面的话否定这部电影的一切,只是在我看来它实在不及如此盛赞。下面,我想借另外两部电影之名再言些其他。

其一自然是《阿甘正传》。在我看来这也是一部受誉过度的电影,却无疑比《奇事》言之有物。
只想比较一处,两部电影在一些角色设置上实在很像。《阿甘》里的中尉与《奇事》中的船长都有点睛之笔的作用,双腿截去的中尉一番行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满是纹身的船长死后,我也就彻底忘了这个人物。母亲毫无疑问是《阿甘》的灵魂人物,而在《奇事》中,十七岁的Button独自闯世界之后,黑人养母便成了可有可无的人物。《阿甘》中与Forrest Gump青梅竹马的Jenny并未占去影片太大篇幅,儿时的一声“Run!Forrest!Run!”却常上心头。而为了让Daisy成为剧情的全部,安排年幼稚嫩的她与耋耄之容的Button超越年龄界限而“一见倾心”,实在是不怎么让人信服。以至于最终垂垂老矣的她抱着初生般的Button的画面,便让我难以为之动容。
我不记得《奇事》中究竟有何历史事件,战争似乎也只是可有可无的出现。在Fincher的导筒下,战士冲锋画面的慢镜倒退也许试图要让人唏嘘,似乎却不如热带的阵阵惊雷和一个穿梭其间的傻子。

其二是Fincher本人上一部已见转型锋芒的作品《十二宫》。和童话般的《奇事》比起来,似乎鲜有人提及它的低调和从容。大概是它没有解疑的结局让很多人大失所望。
两者都是流水账式的电影,这个形容不带贬义。我记得《十二宫》平静外表下的层层深入和抽丝剥茧始终让我保持期待,而未明示的结局并没有破坏此前的累积,反而耐人寻味。而影片中有两处不同寻常的情节设置,可以称之为高潮。一次是扮演小报记者的Robert Downey得到前往案发现场与杀手交锋的机会,在观众的紧张感骤升之后,影片竟在Downey前往的路上戛然而止,想来有些反高潮的意味,却也符合Fincher的独特作风。还有片末对十二宫案兴趣未终的Jake Gyllenhaal前往放映员的小屋一段,Fincher在这里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假高潮”,令人不快却也拍案叫绝。
而反观《奇事》,观影过程对我来说几乎比实际片长还要漫长,难免拖沓。当然,Pitt久久不露其壮年面目也是原因之一。据说,菲茨杰拉德的原著小说根本没有所谓的高潮,因此难倒Ron Howard、Spike Jones等一票导演。但成功执起导筒的David Fincher却没能制造高潮。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可以说根本没有高潮。
平缓的叙事以外,看得出Fincher的确不忘展现其叙事技巧。“被闪电劈过七次的人”增加了影片的趣味度和人生无常之感,无可厚非。然而Daisy在巴黎遭遇车祸的一段时空巧合,徒显刻意,实在不知有何必要。仅在这一点上,也输给了《十二宫》暗藏玄机的笔墨。

最后,依然以《看电影》形容的“难以置信的芬奇”来反驳。对我来说,Fincher的难以置信在于《Fight Club》,在于《十二宫》,甚至说在于《七宗罪》。《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又一个尝试突破的David Fincher,然而却未有超越,于是不知何致如此盛赞。

 4 ) 本杰明·巴顿未曾说出的秘密

向我推荐这部电影的朋友说这电影实在奇怪,平淡的情节会让人无法抑制地落泪,尽管不明白是为什么。果然如此,第一滴眼泪如毛毛虫一样爬到我的脸颊,竟然是在电影镜头打转到1962年的新奥尔良那一刻。当时放下固执的黛西终于回到本杰明的身边,两人正在享受人生中最幸福的片晌,或许是因为宣传片让我预知了后来的哀愁,无论是蓝天白云间的行走,灿烂阳光的问候,还是浪漫海潮声中的亲吻,明亮延绵的配乐协奏,甚至是黛西甜蜜的笑容,一切过于美好的画面反倒让我感到莫名悲伤,眼泪默默酝酿着让人如此猝不及防。

直到影片接近尾声,多年以后终与挚爱再会的本杰明已经变成一个身高勉强只到黛西腰际的孩子,昔日恋人的面孔让他感到既陌生又分外惊恐,“我们认识吗?我现在觉得,就像我曾有过一生,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它的样子了”——直到这个时刻我才顿悟,原来面对着之前那些波澜不惊的镜头,我们的眼泪不只为本杰明和黛西而流,也是为自己而流,我们哭泣,是因为我们发现了惊人的秘密而感到惘然若失,因为在本如此不可思议的奇幻人生中,我们居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是本杰明巴顿的故事未曾说出口的秘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罹患“衰老病”这样一种绝症,只不过由于和本杰明症状不同而难以察觉罢了。

流泪,大概是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深藏着的细枝末节。从我们离开母体那一刻起,就已懂得用啼哭向世界昭告自己的降临,我们咿呀学语、含混不清地叫第一声“妈妈”;我们按捺不住好奇指着各种会蹦会跳、四处撒尿的小动物向世界探寻它们的名字,学会形容、描述和记录它们的故事;我们与小伙伴嬉戏打闹因为抢一个玩具学会争吵,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会省略号、句号、惊叹号;我们在课本里读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什么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我们发现羞涩可以是一种矜持,暧昧的讯号也可用秋波传递;我们明白世界虽大却不为自己一个人所有,凡事必得在心中掌握分寸,不露声色地在彼进我退之中腾挪揣摩;我们谙熟因人而异地隐藏错误和没有意义的言语,用诗句和典故代替冗长的章句,我们学会听言中言、意中意,看戏中戏、局外局......年龄在增长,肌肤开始松弛,鬓额生出细纹,我们修炼各种语法和表达技巧,但我们可以流畅自如运用的词汇却越来越少,到最后我们的语言能力甚至连一个初生婴儿都不如,至少他们还能无畏地啼哭,而我们只得沉默。

不止如此,时间带着伤痕、血迹、爱情、眷恋,当我们经历的事越来越多,记忆却随着年龄而衰退,以为我们记得一切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忘了。我们不得不去逃避,只能潜其情隐其遭遇让大脑成为一轨打不开的中毒磁区,因为记忆是比遗忘更悲伤的事;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事物的意义却被稀释得越来越模糊,久而久之自己甚至也不在乎了,那是由于我们懂得了人最大的悲哀也莫过如此——勉强用几个抽象的符号和词句来传达那些只可心领神会的东西,世界还很新,很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我们只能像刚出生、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那样,伸手去指;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一生的挚爱,我们期望着在对的时间爱上对的人,但大多时候对方都不合时宜,你已年老他正年轻,你还年轻他已老去;你已嫁人,他还未娶 ,叫小倩的女子仍旧在世间寻觅爱情的终极,宁采臣却已有今世的爱人为妻。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否则我们不会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的重要。时光的流逝并未让我们比初来乍到时拥有更多的爱,至少那时还有父母带着笑容和期盼迎接我们的怀抱,末了,所有人却不得不孑然一身离去。

本以为本杰明和黛西的故事是时光的妒忌,把这样美好的爱情幻成一汪泪水,本以为自己的悲悯是为了黛西,看她的恋人竟化作怀抱着的婴儿死去,看她拥抱着本杰明就像是拥抱一个雪人消融的身体,可事实上我能感受到的悲伤还有更多。就像本的爸爸当初把他当作怪物一样丢弃一样,人活着就在不停地因为各种正常的标准的原则做出取舍,我们选择了一种正确的人生,然而这样的人生很正确,也很孤单。

衰老症其实所有人都罹患的绝症,这是善良如本杰明•巴顿未曾说出口的秘密。人为了拥有一种正常的,标准的或者优于这些原则的生活,都在追逐中失去着枯竭着消耗新生命的热情,最后心力交瘁为了得到的竟是变得如母体腹中的胎儿:眼睛是别人的,嘴巴是别人的,身体也是别人的,没有头脑,没有灵魂,没有好恶,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大概只有对于标准答案永远执着的追求。

有评论说导演大卫•芬奇对这部电影处理的手段非常“冷”,认为全片不过是以一种倒带人生的视角阐述爱情问题,与《阿甘正传》相比更是缺少了对国家的忠诚和人性其他元素作为宏大的命题。事实上,结合影片最初创作构想的起源、马克吐温的这句话——“如果我们能够出生的时候80岁,逐渐接近18岁,人生一定更美好” ,我们可以知道仅仅把这部电影作为爱情片来理解就太局限了。而冷处理也不啻为一种十分合适的方法,本杰明•巴顿生理上的倒置如此明显才足以让他领悟到“其实大家都在过一种倒置的人生”这个现实的缺陷,因此我们看到的本杰明恬淡、纯净,面对父亲的忏悔也不会歇斯底里,恰恰是怪异荒诞的生理缺陷让他有了锐利的目光,拥有了一份平和的心态。如果联想到历史的浩瀚长卷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沧桑容颜,再审视如童颜一般多情善变的后现代,是否可以说,其实人类的历史也被这个世界和时代悬置了呢?

至于其他宏大的命题元素,我想更是看完这部影片我们致力要抛弃的。不管是阶级、种族、性别还是其他任意的自我身份,之于本杰明这样被颠覆的人生范式在某种意义上说都太过肤浅了,它们很难展现出人们自我身份的一致性——所谓人生之道,无非是尽人事之外,还要领悟有天意,得失之间方能天宽地阔。


http://www.mtime.com/my/jiabuxu/blog/1687016/

 5 ) 被雷劈了七次的男人

西澤保彥写过一本书,《七回死んだ男》,中文名是《死了七次的男人》。迷诡不便透露,单讲“死了7次”的确有够看头。而这边有个被雷劈过7次的男人,也是抓人眼球。

出自大卫·芬奇新片《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本杰明·巴顿奇事)》,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本杰明在片中时常遇到个老头,老头总会神神叨叨地说

Have I ever told you I've been struck by lightning 7 times?

我跟你说过我被雷劈过7次的事吗?

我们都知道,除了某些科学家年少玩电、晚上尿炕,大部分正常人类一辈子都不会被雷劈到。劈到一次大喊“我死啦!”那就真的向上帝报到了。被雷劈过两次,不是成闪电侠,就是上帝又TM打歪了。于是朝鲜国际主义战士罗永浩曾云“(赢钱的概率)比一辈子被雷劈中两次的几率高不了多少。”

那被雷劈过7次(而且还不死!)这是何等的幸运呢?

截取影片雷劈镜头

[图]

第1次说,影片40分钟,赶羊时被劈

[图]

第2次说,影片1小时24分钟,开车被劈

[图]

第3次说,影片1小时38分钟,溜狗时被劈

[图]

第4次,影片2小时51分钟,本杰明提起这位男子时镜头闪过

能看出什么?

影片只出现4次,说明事有蹊跷。

我查了下imdb发现,美国观众基本上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大部分能数出6次,

想了想,原来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2008.DVDScr.X264.iNT-JionG的CD1有一段是马赛克,大概是片源导致,遗失了2次。这两次分别是

   1. 在房顶上被雷劈
   2. 在信箱附近被雷劈

虽然不影响剧情,但是还是要等完整的DVD出来后再看一遍才好。

而最后一次到哪里去了?

我们都知道大卫·芬奇是位鬼才导演,而美国人的算术水平经常被国人取笑。但是不用脚趾就能算清的数字,特别是对于拍过《se7en》的大卫·芬奇,7总不应该数错吧。

这一点上美国观众也很迷惑,一位叫camjs2001的网友宣称

There were 6 shown in the film.
And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guy was one of the only ones left alive until the end.

就是说老兄把最后一次留给自己死去那一回了。

影片不断用风声雨声提示故事发生在“卡特里娜”飓风来袭之时,会否其中的雷电完成了第7次的使命呢?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但是由于没有官方解释,我们无法断定。

但也许老人真的早已看透一生奇妙,亦或只是简单的老糊涂。但这都不妨碍其在影片中的点缀之妙。

本杰明一生从懵懂无知,到大彻大悟。其实只是前半生缺少老人的释然与乐观。

劈了就劈了,爬起来我继续过。

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界,再孑身一身的离开。

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的简单。

其中的过程,不管是疯狂、平淡、还是被雷劈过多少次,都是上帝的奖励。

孙燕姿唱道:“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人从呱呱落地,遇见护士、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爱人、自己的孩子。

三井寿遇见安西教练

小王子遇见狐狸

哈利·波特遇见海格

大卫·芬奇遇见演员,遇见观众。

我,遇见看评论的你。

世界因为我们的相遇,而如此美妙。

这就够了。

问我电影好看不,为了研究雷劈我看了5遍,你觉得呢,看到我这篇评论的,遇见我的,亲爱的你。

 6 ) 返老还童的经典台词

     Momma? Momma? Some days, I feel different than the day before.
     Everyone feels different about themselves one way or another, but we all goin' the same way.
     You never know what's coming for you。
     What if I told you that instead of gettin' older, I was gettin' younger than everybody else?
     Benjamin, we're meant to lose the people we love. How else would we know how important they are to us?
   You can be as mad as a mad dog at the way things went. You could swear, curse the fates,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end, you have to let go.
     Blinded in one eye; can't hardly hear. I get twitches and shakes out of nowhere; always losing my line of thought. But you know what? God keeps reminding me I'm lucky to be alive.
     Sometimes we're on a collision course, and we just don't know it. Whether it's by accident or by design, there's not a thing we can do about it
     I was thinking how nothing lasts, and what a shame that is.
   Some things last.
     it's never too late or, in my case, too early 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There's no time limit, stop whenever you want. 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 there are no rules to this thing. 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 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 And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 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 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 If you find that you're not, 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Some people, were born to sit by a river.
   Some get struck by lightning.
   Some have an ear for music.
   Some are artists.
   Some swim.
   Some know buttons.
   Some know Shakespeare.
   Some are mothers.
   And some people, dance.

 7 ) 生命逆流成河

虽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相信我年轻时的偶像郭敬明能写出足够深刻的作品,但基于对文艺的信仰和忠诚,我仍然坚持我一直热爱的某个好莱坞愤怒青年在二十四格的胶片里绝对可以表现出足够的平静和温柔——就像大卫芬奇在《本杰明·巴顿奇事》里做的一样。

《本杰明巴顿》究竟是多么温柔的一个片子呢,这对于一个拍惯了犯罪电影和对视觉暴力驾轻就熟的好莱坞中年牛逼导演协会成员之一的大卫芬奇来说,没有什么人会相信在《七宗罪》里充分的渲染黑色的他会把两年的时间耗费于纪录一个叫本杰明的弃儿的一生,也没有人相信在《搏击俱乐部》里用暴力和拳头诠释愤怒与不屈的老愤青会跟观众们娓娓的谈起魔幻,哲学以及人生。然而导演和电影的暧昧关系向来都是难以说清的,谁会相信吴宇森会去玩火徐克会去提炼费洛蒙陈凯歌还曾无聊至极?但我相信一部电影多多少少会带有导演内心的投影,所以我看到《本杰明巴顿》投射出的那个大卫芬奇,他愤怒心灵深处的一些柔软质地,这个以往在自己电影中填满了压抑气息的络腮胡男人,他在这部电影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真诚,对那些盛大美好的往事的迷恋,那些他遇到的各色的男人,上过床或者没上过床的女人,以及和他们在一起时的那些风流,坎坷,岁月和爱情。于是怀着这样的温柔,公元二零零八年,一代愤导大卫芬奇吮着指头,拍出了《本杰明·巴顿奇事》。

本杰明·巴顿是一个生命和常人来说逆向行驶的人,一个一出生就被当作怪胎而被抛弃的婴儿,然而事实上我们回顾他的一生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带着点魔幻色彩返老还童的他和我们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一个抛弃他却后悔的父亲,一个痛爱他视如己出的养母,一个拉他逛窑子的水手朋友,一个在“童年”发生的却相伴一生的邂逅,一段在旅馆若有若无的爱情,一个执子之手却无法偕老的恋人,其余的日子平淡如水,即使是二战时那些危险而特殊的时期,也只是在表达着生命的种种际遇。他在纯粹生物体征上的逆流的生命线,只是带给了我们的一个新颖的叙事载体,事实上也并没有给他带来多么与众不同的传奇般的人生——他是一个不懂魔法的纯麻瓜,而且也没有拥有传说中的魔戒,更没有在童年的时候钻进过那个神秘的古老衣橱——只有那只摆在影片起点和终点的反方向的钟,才是专属于本杰明巴顿本人的,然而时光流转的是他身体的痕迹,而不是岁月,他的不为人知让他甚至要依靠一本日记和一位老人临终前的叙述才能让人得知他的存在,让一个女儿知道她真正的父亲。

因为有着《海上钢琴师》和《大鱼》这样让人难忘的魔幻人物传记在前,所以《本杰明巴顿》给我似曾相识的温暖的感觉。但不管怎样,好莱坞的十四项提名肯定了大卫芬奇对于温柔的一种尝试,也证明了他在叙事上的努力和勇敢。不管你曾被雷击还是尝试过横渡英吉利海峡,无论你是个水手还是个艺术家,是个舞者还是个妈妈,我们都在岁月的河里流淌,我们相遇,别离,目睹着人间一出出的悲喜,然后等待着一只每分钟心跳两千四百下的蜂鸟来带走你的灵魂。这个带着印度神话风格的意象很明丽,一瞬间让死亡不那么可惧。这也让我想起当年年轻英俊,阳光明媚的布拉德皮特在《大河恋》里已有的阐述,生命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而逆流者,其实和我们一样,虽然有着多一些的艰难和不适,却也欣赏着沿途同样的风光。

http://vincentzhangyue.blogbus.com/logs/34351598.html

 短评

当他变成一个孩子,他开始迷惑,“我好似已经经历了一生。”他曾经的衰老,曾经的爱恋,曾经的年华,到了某一刻,只能轻轻放手,顺服地走向死亡。

8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哇被两个女王睡过的男人,简直可以说是Holy cock了

13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于时间的长廊上你再也不等我”

15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最喜欢黑人妈妈了,她是天生的母亲。T T

17分钟前
  • 红豆♥
  • 推荐

我们像婴儿一般来到这个世上,又像婴儿般安详的离去.留下的,也许都在最后与心爱的人眼神交汇那一个瞬间,从眼前飞逝而过的所有故事吧.

21分钟前
  • 晨雾鹤影
  • 推荐

关于时间关于爱……后40分钟忧伤到令人窒息。

2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看了第二遍后,觉得是杰作。好电影就是每次看都会觉得心醉神迷。

24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前半部太冗长了,我现在对这些都市童话不大有耐心了。也许我老了

29分钟前
  • 衣莎贝
  • 还行

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 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 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去往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你也有属于你的道路。

32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虽然明星众多,也有装逼文艺片的嫌疑,但这部片子实际有点混乱,而且似乎什么都没有说。

37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时间的玩笑,时间的重量,这惊天动地的化妆...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心目中最优秀的电影,至今无法超越。满满的都是时光的隽永、寂寞的主角和奇特的故事。影片的质感丝丝入扣,如同醇酒回味无穷。这是一个温柔的童话,黛西的女儿在母亲的病房里,读到本杰明写给她的那些不会被寄出的明信片“我想成为你的父亲,我这一生做过的所有事都没有这件有意义。”真是无比心碎。

40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细节成功,但缺乏整体性。

4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你前进,我倒退,我们爱对方整整一个曾经。

48分钟前
  • minhe
  • 推荐

我好像曾经有过一生 可我忘记它到底是怎样的了

4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阿甘正传+大鱼+摩托日记+罗拉快跑+千岁情人+第六感生死恋

53分钟前
  • 莫沂
  • 力荐

细节无比丰满,视觉效果,被雷劈了七次的人,水手,妓女,团聚,分开,年轻,衰老,在路上。两个方向并行前进的中心点,时长结构叙事两段人物线索一整个故事所共同构筑的四平八稳。

54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杰明梦寐以求的能力:和爱的人一起变老。

56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有种莫名的伤感。我们总会失去所爱之人,要不,怎么会感到他们有多重要呢。

6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其实也是有感动,感动的点很奇妙。

1小时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